核心提示
近年来,安溪聚焦强产兴城,深耕“人才港湾”计划、“涌泉”行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党管人才落到实处、要处。在持续打好政策引导激励、体制机制改革、环境综合营造“组合拳”的基础上,安溪人才共同答好“三道题”。
□本报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尤宁
答好“无中生有”之题
作为新兴产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内陆山区县,为何安溪能“无中生有”?
“中国老电影焕新登场、安溪铁观音卫星一号、二号升空腾飞……这些曾是国定贫困县想都不敢想的场景,现在一一照进现实!”安溪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当前安溪已完备光电、信息技术等链条,以点带面,打通新兴产业任督二脉,构成“新兴”相印局面。
以湖头光电产业园为例,从仅有零星小农作坊的小村庄,到引进天电光电进驻建厂,随后聚集20多家上下游企业,引育118名高层次人才,行业产值达到近百亿元。无独有偶,安溪将崩岗地治理建成EC产业园,抢滩布局全球商用遥感卫星等高新项目,引聚刘嘉麒院士、毕建涛博士等高端人才32人,完备空天、影视等数据产业链。
一个个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批批高层次人才不远万里纷至沓来,人才与产业、城市深度融合,共同铸就安溪新篇章——从山区县蜕变为活力澎湃的中国百强县。
答好“热土新生”之题
千百年来,茶、藤铁与清溪城相生相随,如何让二者继续绽放新的光芒与魅力?
“人生海海铁观音,输赢笑笑一杯茶”,一场场安溪茶产业发展大会大咖齐聚,一批批匠心茶人在联合国总部论道“茶和天下”。在藤铁产业发展上,依托迪特工业设计中心设立创新研究院、探索开放式人才培养、建强“三高”人才队伍,形成家居工艺文化多元化产业集群。
这是安溪推动传统产业转战新赛道、布局国际市场的写照。近年来,安溪设立百万重奖,举办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吸引国内外245个科研人才团队参加,引进中国乌龙茶研究院等一批高端人才培育基地。
产教融合育才,也是安溪一大特色。开启“二元制”培养模式,与清华、福大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年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近500人;坚持以赛促才,持续举办铁观音大师赛、匠心杯工艺大赛,推广现代师徒制,培育茶业高层次人才283名,工艺美术大师46名,省、市级劳模13名。
答好“两岸融合”之题
在“两岸融合”命题中,安溪摸索出人才满意“答卷”:用心用情服务台湾人才,不断促进两岸同胞感情融合、心灵契合。
“我在泉州有两个家,一个台湾人才之家,另一个政府政策补助购买的新房。”安溪县台湾人才协会会长、晶安光电副总经理谢斌晖趣称,安溪投入500多万元提级改造的古大厝,不仅是新会址,更是“心灵驿站”。
“作为新娘家人,安溪不遗余力,真正让台湾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安溪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项活动,建立健全县领导挂钩服务制度,主动调优扩容提出23条惠才措施。另一方面,创建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推介服务清单,为两岸产业人才互动互享牵线搭桥。
环境好,则人才聚。安溪县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更大决心抓牢人才工作、以更大格局推动产才融合、以更大魄力拓宽聚才之路、以更大力度涵养人才生态,更好激活广大人才‘内动力’,让安溪人答安溪题、安溪朋友共答安溪题。”
项目巡礼
空天大数据“加持”
茶园进入
“数智化”时间
“茶树有风吹草动,系统就有感应。”这是落户安溪县空天数据产业园内的刘嘉麒院士工作站开展的数字化技术运用项目的一个成果。
去年,安溪发射国内首个以茶叶品牌冠名的安溪铁观音1号、2号遥感卫星,首开茶界数字化运用新征程,吸引自然灾害研究专家刘嘉麒院士团队入驻。接续入驻产业园的司雷植保公司董事长万佳说:“我们以研究茶树病虫害为主攻方向,运用数字处理手段,可以把虫情扼杀在萌芽阶段。”
“不止这些,我们还在积极打造数智茶产业链。”空天数据产业园负责人许奇树说。安溪建立智能系统接收卫星大数据,对全县六十万亩茶园实时遥感、动态监测,精确提取包括茶山灾害预警、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质量溯源等在内的近五十项数据。
目前,安溪聚焦三茶统筹数智运用,集聚数智人才89人,各类涉茶人才平台35个,茶业数字化链初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