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1年,泉州便入选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以此为契机,按照“以产兴教、以教强产,产教融合、赋能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动态匹配。
全市50所职业学校与250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校企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培养毕业生近7万名,就业率达98%以上(其中留泉就业创业超60%),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和服务贡献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城市同频共振、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泉州市《弘扬“晋江经验”,打造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融的泉州实践》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本报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林明儒 文/图
率先实现职教分类发展
泉州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泉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并设立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约4.21亿元,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重点项目。
为提升专业产业契合度,我市按照“一校一群一产业”的目标,积极构建“亲产业”专业结构,通过健全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制度、对急需紧缺专业予以学费减免等方式,引导职业学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并启动实施泉州市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对接泉州市重点发展产业的相关专业在校生约16.4万人,占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85%左右。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按照“一县一区”要求,推动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管委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产教深度融合的产教园区或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坚持“扩容增量”与“提质培优”并重,2所职业学校纳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库,24个项目纳入“十四五”福建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储备库,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以上。一批又一批优质的职业院校不断涌现,10所职业学校和36个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计划”,黎明职业大学入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中高本多层次职业教育分类发展。
创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市聚焦本地产业需求,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训库,指导鼓励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目前,我市盼盼食品、利郎公司、莱仁家政等15家企业入选福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同时,我市已建设334个各级各类实训基地,获批14个省级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计25万人次。
推进“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目前,我市建设62个产业学院(其中省级试点26个),开展7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107个订单班;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共建各类科研平台164个,并建立省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4个,近五年来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数累计超1000多项,成交额累计近1.5亿元;推动我市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地区交流合作,黎明职业大学、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参与建设“海丝学院”“鲁班工坊”,中国职教学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单位落户黎明职业大学。
发挥产教融合乘数效应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我市已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和5个分行业、分领域联盟,吸纳首批会员单位120个。建设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低成本的产学研支撑,平台已汇聚了全市50所院校和近2000家行业企业数据。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研究院,建立产教融合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275名,能为校企提供产教融合规划、决策、咨询服务。发布《泉州市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指南》等5个首批产教融合建设标准,为全国各地产教融合提供了“泉州经验”。
下一步,泉州将结合“国家所需、泉州所能”,进一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将“机制建在融合链上”,构筑高水平政策体系;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共育高素质时代工匠;将“平台建在创新链上”,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产教融合乘数效应,让产教融合迈上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