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一篇令人匪夷所思的帖子,一名湖北荆州退休人员,现定居浙江丽水,他的养老金莫名其妙被停发,便电话联系荆州市社保局,回答必须本人到场验证。他从浙江赶回湖北,历时三天,在五个部门反复奔波、费尽周折,才最终“证明自己还活着”。(7月5日《宁波日报》)
据报道,近年来,在居民身份问题上纠缠不清的事时有发生。山东潍坊周先生养老金被停发,当地民政所工作人员称:“这个人疑似有点死亡,就给暂停了”;郑州田先生养老信息中性别“男变女”,他折腾5个多月仍未恢复“男儿身”;某地李姓公民死亡,但被注销户口的是王姓居民……
“证明自己还活着”的管理办法是不是错了?答案是没有错。这是因为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不少“死人领取养老金”“死人使用医保金”的情况。加强管理,才能杜绝“死人领取养老金”“死人使用医保金”的奇葩现象。但是,“证明自己还活着”的管理办法没有错,并不代表“证明自己还活着”采取的方式就是对的。
假如说,放在几十年前,要“证明自己还活着”,要求“本人必须到现场”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几十年前技术落后,而且也不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的麻烦。比如,人口流动不大,一些老人退休后基本上是“在本地待着”,现场办理也不算太麻烦。关键是技术落后,要“证明自己还活着”确实需要“验证本人还活着”,只能采用最传统的办法,“看看本人是不是活着”。
而如今是大数据时代,要想“证明自己还活着”办法很多。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近日,《亳州市全面推行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无感互认”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就让群众少跑腿。
什么是“无感互认”?是指依托“无感互认”服务平台,充分比对参保人员近期的出行、就医、疫苗接种等各类共享数据信息,分析参保人的个人生活轨迹及生存状态信任等级,对其待遇领取资格进行精准确认。也就是我们说的“证明自己还活着”。对具有生活轨迹的人群实行“免打扰”资格认证,这也就意味着亳州市群众“证明自己还活着”实现了“零跑腿”“无感知”,压根就不再需要“本人到现场”了。
“证明自己还活着”,不该还用老办法,需要采用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