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未来增长点所在。近年来,泉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做大做强做优“四大经济”,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锚定未来,全市上下以拼的姿态、闯的劲头,积极拥抱数字经济,不断深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腾云驾数”激起发展新浪潮;培育壮大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产城一体化沿海现代渔业经济区,“海上泉州”初露峥嵘;持续赋能绿色经济,紧跟“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花式”助推文旅经济,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持续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激发文旅产业增长的新动能。
新征程上,泉州以“四大经济”为发力点,信心满满、阔步向前。
数字
经济
“数字+”加速解锁新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总规模去年超5900亿元
成效展示
我市已累计建成智慧工厂7家、智能车间超100间、数字化生产线近1000条、应用推广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累计推动44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底,我市5G基站建设数量超1.9万座,5G基站规模全省第一,10G—PON端口超12.4万个,端口占比位居全省第三。
万亿城市再出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超5900亿元,占GDP比重近五成。“为持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我市全力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在工业制造、数字生活、政务服务等领域多层次多维度探索开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深度融合,让‘数字+’加速解锁新应用场景,加快数字泉州建设。”市数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犹如“未来工厂”般的自动化数智化场景逐渐在泉州传统制造业普及——
三六一度5G+智慧工厂项目以联通5G网络为基础底层,构建了以5G虚拟专网为核心的AI视觉检测、工业数采、仓储管理、硬件和工序协同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企业产供销一体化有效协同。以数字化改革打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技术、市场、资本等高端要素壁垒,实现供给、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
科牧智能高端智能卫浴5G全连接工厂项目通过将5G、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企业的MES、WMS、数字化工艺监控、CCD影像、自动配料、物流仓储、园区管理等系统,实现生产工艺参数优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全流程数字可视化、厂区管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后,科牧智能的生产效率提升35%,节省了20%人工成本、产品不良率降低5%、能源用量减少7%、运营成本降低8%、产品研发周期年均缩短15天。”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妙客5G+智慧工厂项目充分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厂区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项目实施后,整体产品不良率降低8%,市场响应速度提升15%,生产成本降低5%,能耗节约12%。”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智慧工厂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生产不透明、物料粗放、人力浪费等问题。
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开发应用,实现了泉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走深向实,推动数字泉州高质量发展,让泉州成为数字技术发展新高地。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还不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5月底,泉州5G基站建设数量超1.9万座,5G基站规模全省第一,10G—PON端口超12.4万个,端口占比位居全省第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支撑。
“以项目作为经济抓手。截至目前,泉州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已纳入143个项目,总投资额65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75.85亿元,完成投资进度27%;已建成28个项目,签约在建101个项目,招商在谈14个项目;2023年新增纳库对接项目14个,预计投资额超90亿元。”市数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已累计建成智慧工厂7家、智能车间超100间、数字化生产线近1000条、应用推广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累计推动44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成功列入“十四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3+N”重大生产力规划,形成了以三安、渠梁等为龙头的集成电路、光芯片、射频芯片、高端光电芯片、特种材料五大产业链条的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 殷斯麒 通讯员 陈夏凉
海洋
经济
连片打造陆海经济枢纽
泉州晋江渔港经济区项目上榜全国试点
成效展示
2022年海洋经济产业招商小组成立以来,共谋划招商扩资项目114个,其中,策划在谈招商引资项目63个,计划投资407.1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中,已签约项目45个,计划投资297.85亿元;正式开工18个,计划投资78.31亿元;已投产3个。推动增资扩产项目51个,计划投资42.8亿元,其中已投产36个。
港区内,小目标雷达、视频监控设备、智能水面救生机器人等前端智能化设备,可融合高清图像等多种数据流,实时感知、研判船舶动态和港区生产环境,预警风险、统一指挥;渔港核心数据全量上图,构建智慧渔港业务的“数字孪生”,为港区渔民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不久的将来,晋江市智慧渔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将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打造渔港经济区框架下的智慧渔港服务体系,实现“港、人、船”的智能化管理。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作为泉州晋江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江市智慧渔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现已完成可研、初设,进入招标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建成投用。
日前,经农业农村部竞争性评审入选并公示结束,泉州晋江渔港经济区项目上榜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名单,成为我市首个获得批准的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将获中央2亿元专项补助。
规划建设的泉州晋江渔港经济区依托深沪中心渔港,充分利用现有渔业资源、文旅资源等,着力改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科技兴渔。该项目总投资12.3356亿元,按照“一轴三核两带”的空间布局,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深沪渔业综合发展核心区、突出闽南渔文化特色的金井滨海休闲渔旅核心区以及结合海上养殖、海洋捕捞、渔港商贸的东石现代化渔业核心区,并在传统渔港区域外,着力发展龙湖—深沪精深加工产业带和安海—东石海洋科技产业带,通过经济区建设、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最终形成深沪—金井—东石全产业链串联发展的海洋渔业聚合发展轴。计划至2035年,形成传统渔业生产与新海洋产业体系、休闲渔业协同发展,集渔业生产、交易、加工、集散、科技研发和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
“泉州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将渔港从功能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从‘多点零散’向‘连片发展’转变,打造成陆海经济枢纽,有利于串联起我市得天独厚的海域、港口、岸线、腹地资源和实力强劲的陆域九大千亿产业集群,招引、建设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项目,推动形成海陆岛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锻造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增长极。”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泉州以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招商和项目入驻承接载体,并将现代渔港建设与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紧密结合,布局海洋经济项目,推进海上牧场、岸上加工、渔旅结合等融合发展,建设区域产业结构平衡、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沿海现代渔业经济区,打造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新引擎。下一步,泉州还将接续推动石狮、惠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为培育海洋经济新兴业态、延伸产业链条蓄势赋能。
□本报记者 谢曦 通讯员 李君华
绿色
经济
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
“绿色制造”三项数据全省居首
成效展示
2023年上半年,泉州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4.20万千瓦,同比2022年上半年新增容量增长197%。全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总量约820万蒸吨,同比增长9.4%。
单体林业项目“泉州市21世纪海丝名城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2亿元。在省工信厅公布的两批2023年省级工业重点节能项目名单中,泉州有26个项目入选,项目数居全省第一。
一段时间来,泉州不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双碳”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如今,泉州经济“含绿量”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层出不穷,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蔚然成风,泉州制造业正加快迈入低碳时代。
在九牧智能马桶灯塔工厂,5G智能化车间采用光伏发电、节水降耗等手段,实现低碳生产;在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高效太阳能电池车间工作,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企业无尘自动化生产线日产太阳能电池80万片;在福建天电光电有限公司,工人在自动智能化车间内生产节能LED照明设备……
为进一步驱动绿色制造、深化绿色技改,今年以来,泉州健全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建立绿色制造项目培育库,建立新一批35个绿色制造项目库,以典型示范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同时,开展节能监察、节能诊断、节能推介、能效领跑者等专项行动,深化绿色技改,今年以来实施市级以上节能技改项目40个,项目投产后年节能量可达13万吨标准煤。
为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的政策引领,泉州制定发布了《泉州市推进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拟实施涉及绿色技改、节能环保、新能源等10个领域189个绿色经济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1055亿元。
在更广领域,泉州全力推广“绿”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和绿色制造支撑体系,全面激活产业“绿动能”。在2023年3月工信部公布的绿色制造名单中,泉州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绿色设计产品9款,三项均居全省首位。
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今年泉州继续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高标准编制建设实施方案,策划涵盖站点建设、分拣中心、信息化建设、资源加工利用等24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
绿色金融产品有效赋能绿色发展。泉州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推进石狮市污水排放量质押贷款试点,设立绿色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50家,已有1家企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绿色建筑发展同样有声有色。泉州在全省率先制订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大力打造东海中央商务区绿色典范,带动泉州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借力“泉州市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平台,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泉州市绿色建筑领域急需人才。
此外,为进一步营造绿色发展氛围,泉州高质量高标准举办了一系列培训,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东海干部学堂云课堂”专门策划了一期以绿色经济为主题的讲座,举办了一期全市绿色经济领域工作者参加的“浙江大学绿色经济专题培训班”,全省建筑陶瓷行业节能降耗现场推广会、全省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现场推广会均在泉州举办,进一步凝聚绿色发展力量。
□本报记者 游怡冰 通讯员 李丹蓉
文旅
经济
文旅经济蓬勃发展
上半年开展主题活动逾500项
成效展示
2023年第一季度泉州接待游客1736.57万人次、同比增长56.4%,实现旅游收入200.57亿元、增长78%,两项指标增长率均居全省首位。
上半年累计签约文旅招商项目117个;南安市成功文化园等31个省文旅重点项目1—5月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8.27%。
“端午期间,福建泉州日均消费同比增长41.9%,夜间消费占比超52%,异地消费者贡献的堂食订单同比增长150%,文旅消费同比翻倍增长……”日前,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聚焦泉州,央视记者先后深入石狮蚶江海上泼水节现场、鲤城西街多个文创空间等实地探访,详细报道了泉州火热的端午假期,点赞泉州线上线下联动,将端午集市和舞台演绎相融合,用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促进吃、喝、娱、乐、购,提振消费聚人气。
实际上,《消费主张》中呈现的只是今年泉州文旅市场快速复苏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泉州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把文旅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泉州接待游客1736.57万人次、同比增长56.4%,实现旅游收入200.57亿元、增长78%,两项指标增长率均居全省首位。同时,泉州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登上携程夏季旅行趋势榜“人文历史主题榜”,并上榜“全国‘五一’假期酒店订单量增幅TOP10”第四位。
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得益于泉州在持续高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上的多点发力。今年以来,泉州围绕市委、市政府“1+3+2”专项行动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目标,印发《泉州市“文旅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开展“走出去”招商,累计签约文旅招商项目117个;南安市成功文化园等31个省文旅重点项目1—5月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8.27%;45个市重点和重点预备项目1—5月完成投资47.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1.08%。
文旅产品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泉州加大文旅产品培育力度,在推动泉州古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推动德化瓷艺城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八仙过海欧乐堡、梧林传统村落、云龙谷创建4A级旅游景区。泉州中山路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清源山入选2023年福建省五钻级智慧景区,石狮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入选2023年福建省四钻级智慧景区,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入选2023福建省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同时,策划推出11条工业旅游、10条“泉州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条“祈福游”、10条烟火古城Citywalk等精品旅旅线路,丰富游客选择。
今年以来,从“泉州兔兔”火遍全网,到各类影视、综艺节目,以及赵丽颖、白岩松等名人明星打卡推介泉州,相关话题全网曝光超3亿次,“蟳埔女”抖音话题超5.5亿次,“穿越宋元·知行泉州”活动曝光量达3.34亿次。借着流量的东风,泉州策划举办第五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海丝泉州数字文创博览会、海洋文化年系列等营销活动20多场,上半年全市文旅系统联动开展文旅主题活动超500项,持续打响城市文旅品牌。
下一步,泉州将抓紧出台《泉州市“文旅+”专项行动方案》,继续开展文旅招商推介,强化旅游产品培育,策划推广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系列新媒体热点营销及项目推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助力全市文旅发展提升。
□本报记者 郭雅莹 通讯员 洪其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