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老年三人组”最后一次聚会,他们在KTV包厢里忘我地跳起了舞。陈明昊扮演的“马队”舞艺最高,拉丁舞跳得分外妖娆;秦昊扮演的龚彪,迪斯科跳得有模有样;而范伟演的王响貌似没有舞蹈基础,一直在胡乱摇摆……
这一场景让许多观众忍俊不禁,继而分外伤感。音乐和舞姿中,三个老男人沧桑的一生,尽在不言中。舞蹈就有这样的魔力,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剧中这“老年三人组”,差不多是我的同龄人。我们这代城里人就算不会跳舞,大多也曾学过一招半式。比如我上中学时,为了准备班级新年晚会,就曾学过“快三”“慢四”。由于有自知之明,知道五五开的身材跳什么舞都不好看,所以应付完“差事”就再没跳过。
父亲是我家最早会跳交谊舞的人,他是“老上海”,20世纪50年代初就常去舞厅。后来不让跳了,他一直憋着。直到1979年除夕,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老年电影明星跳起了“华尔兹”,父亲感觉跳舞要放开了。过完年,厂里有些小青年开始缠着他,要他传授舞技。那时父亲已是中年人,为人小心谨慎。他不敢贸然教年轻人跳舞,怕犯错误。要他们再等等,看媒体上还有什么新动向。
197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楼里好几个邻居早早来到我家,等候在黑白电视机前。那晚要播电视剧《有一个青年》,他们听说里面有跳舞的镜头。然而剧中男女主角张铁林和方舒只是拉着手旋转,根本不算跳舞。不过手终于拉上了,而且镜头转了好一会儿,电视机前想跳舞的人们深受鼓舞,感觉就快要“放开”了。
果然,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每条街上都有了若干个舞厅。中老年人跳交谊舞,年轻人跳迪斯科。20世纪90年代初,舞厅仍遍布街头,直到后来KTV兴起,接着网吧流行起来,舞厅才渐渐销声匿迹。
遥想当年曾经数次“禁舞”,出发点可能是担心年轻人模仿外国不良生活方式,现在看来有些多虑。近两年,有一个舞蹈团体经常参加综艺节目,成员都是“90后”女孩,几十人都穿着20世纪80年代服装,跳的是复古迪斯科。让人赞叹的是舞蹈节奏极快,她们却能跳出整齐划一的复杂舞步。
一位文化学者说“迪斯科”在西方流行之初,追求的是个性解放,没有什么规定动作。扭出和别人都不一样的舞姿,就是最正确的跳法。按照这种观点,《漫长的季节》中,范伟跳得最得“迪斯科”精髓。然而我们的审美并不支持“乱跳”,大多数国人都很欣赏几十人、一两百人将迪斯科跳得一模一样,如同一个人复制出来的。“集体大于个人”,不需要时刻提醒,我们基因里就有这样的执念。所以不管哪里来的“舶来货”,潜移默化都会被改良、本土化,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从交谊舞、迪斯科到广场舞,我们这代人比起上一辈,活得洒脱多了。千言万语难以疏解的情绪,胡乱舞上一段,顿时会觉得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