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1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王今生:铮铮风骨护城 铁汉柔情为民
王今生
王今生勘查北门通天宫宋代石经幢。该文物1989年移至承天寺保护。
20世纪60年代,王今生(右)陪同新加坡著名侨领、实业家李光前游览开元寺。
1997年,王今生(左二)与李尚大(右一)视察黎明大学新校区工地。
王今生在工作中
1961年11月14日,王今生(左一)与郭瑞人(右一)、许乃昌(右二)视察双阳华侨农场。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出版的部分期刊和丛书著作
王今生手迹

人物名片

王今生(1916年—2009年),祖籍泉州,1930年入党参加革命,1934年赴菲律宾领导华侨抗日十四载。1949年回国参加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曾在漳州、泉州等地工作多年。1994年获福建省侨联“为八五计划十年规划做贡献”活动先进个人奖,1999年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满怀挚爱。从1958年任泉州市市长直至2009年离世,老市长王今生为家乡倾心奉献了整整半个世纪,他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为百姓谋福利;他珍视传统、守护文脉,为泉州文化护航,成为地方文化战线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

少年壮志

一腔热血干革命

1924年的一个夏夜,泉州南安丰州的一户人家里传出了一段稚嫩的童声。善唱南音“过支曲”而闻名的“曲脚”王清池格外高兴,时年8岁的小儿子王今生完整学会了他亲自教授的第一首南曲——《山岭路远》。这是木偶戏《目连救母》傅罗卜的唱段,表现的是罗卜对其母养育之恩的一片深情和孝心。王清池有意选择这支曲子,是为了对小今生喜欢跟母亲“顶牛”进行暗讽教育。这支曲子,成了王今生一生最刻骨铭心的曲子。十年后,18岁的他远赴菲律宾投身革命工作,带着对父母的思念,将未能尽孝的遗憾转化为报国的赤子情怀。他在1948年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在家庭来说,是对不起死去的父亲和现在的你,然而,我们稍一回顾中国百年来的历史,祖国现在遍地哀鸿,灾难深重。俱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中华民族,凡稍具有良心的人们,都不愿苟且残生,只备一身一家之安乐。我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不能不挺身而出,为了公也就忘了私,也就无法给你比较合理地度此暮年……”山岭路远,铁汉柔情。王今生将无尽的亲情化作了救国忠荩,义无反顾。

1930年,王今生就读中南学校小学毕业班时,加入少年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与“惠安暴动”,配合“全省总暴动”的部署,创立了五陈乡泉属地区第一个乡级苏维埃红色政权。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惠安暴动”失败,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寻找失去联系的党组织,王今生只身前往菲律宾,一边做铸铁翻砂工人,一边打听组织消息。几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八路军海外宣传组成员,后又加入反奸抗日大同盟组织任宣传部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菲律宾华侨抗日支队支部书记。

在菲律宾期间,王今生的侠肝义胆广为人知。日本占领马尼拉后期,美军登陆菲律宾,日寇撤退前把四五千名华侨驱赶至集中营。王今生让《华侨商报》总编辑郑维球带着5个孩子离开危险区,自己帮他保护80岁的丈母娘并向其保证:我在,你丈母娘就在。就这样帮助郑维球一家逃过劫难。日寇南侵时,战友俞克文的妻子流产,血流不止,王今生夜行往返15公里,送药去抢救。他接手《华侨导报》的印务馆印发宣传抗日材料,薪水1000比索,他只留15比索维持生计,其余都用于支持革命,“对我来说,为了革命连性命都可以牺牲,还在乎那点钱吗?”

菲律宾抗战胜利后,当地青年学生和工人举行庆祝演出,遭到反动警察和美国宪兵的蛮横抓捕。王今生得知后立马前往要人。在美国宪兵的冲锋枪口面前,他毫无惧色地喊道:“有胆量你就朝我开枪,要不就放人!”他推开枪口,带领工人纠察队冲散美军,解救了被捕学生和工人。这样的胆魄,是一代共产党人的写照。

1948年,菲律宾出现排华风潮,王今生按党组织安排辗转香港、新加坡等地,于1949年6月回国参加解放战争。

坦荡公仆 求民之瘼记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王今生从沙场转入建设发展工作,先后在漳州、泉州任职。1958年起担任泉州市市长。从小饱尝人间疾苦的王今生担任市长期间,重视发展,重视民生。他说:“我觉得行为最重要,言行要一致。人生的艰苦我知道,所以有困难的人来找我,我都愿尽力帮忙。”他给自己立了道宗旨:“人民的生活有困难,市政府能够解决的,就以政府的名义解决;政府不能解决的,我想办法解决。”

一天晚上王今生到市里开会后,经过菜市场时,看见两个小女孩趴在路边一卖猪肉的案上睡觉,遂把她俩叫起来。两个孩子说,她们的父母去世了,要来打锡巷投靠姑姑。第二天,王今生就向街长谢秀玉了解情况,得知孩子们的父母是缅甸归侨,都已去世,阿姑也老了,没有经济能力供养两个侄女,就将两个她们安置到华侨农场,行前还让总务科送衣服给她们。还有一次王今生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对他说:“王市长,快冬天了,我家连一床棉被也没有。”他听了之后马上让民政部门了解情况,送棉被去理发师家里。诸如家庭生活困难的、返乡没路费的、缺衣少食的,凡是来找他,他总是自己掏钱帮他们解决。王今生的子女回忆说,三年困难时期,吃饭时间,常常有人找上家门来说没米下锅,父亲就会将饭菜端给他们,即便家人挨饿也无怨言。他去世后,子女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些收据,才知道父亲生前一直资助几个贫困孩子上学。

1958年的一天,著名侨领李光前时隔56年第一次回国。王今生在车里正跟他介绍泉州的建设情况,忽然看见前面有一辆运粪车正在艰难爬坡,于是大喊一声:“快停车!”示意司机让运粪车先上坡,车再走。这个细节让李光前称赞不已,直说“共产党的官真好”!

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关于王今生的亲民爱民,至今还有许多极富个性的生动故事在坊间流传着,许多老泉州人可以从回忆中信手拈来。

艰难时期 一身正气护文物

勇于担当,是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共产党人的品格,王今生始终保持着这种品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破四旧”风潮中,泉州众多文物、寺庙能够躲过浩劫幸存至今,不能不提到王今生。他保卫文物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1966年夏天,开元寺面临佛像被捣毁、庙宇被破坏的危机。王今生赶到现场,拦在寺口,大声呵斥道:“你们谁要砸开元寺,就先从我身上踩过去!”随后,他又示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文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义正词严,终于将危机化解。又一日,铜佛寺几尊唐代铜佛造像被运至腐殖酸厂,险遭熔化。万幸的是该厂当日停电,铜佛暂存厂内。王今生获悉此事,抢先来到该厂,当机立断将铜佛运送至开元寺严加保护,才使这些重要文物保存至今。如今,许多本地导游常会说一句话,大意是“如果没有老市长王今生,就看不到今天的这些文物了”。

王今生保护了泉州众多文物,历尽坎坷的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常说:“比起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我是一位幸存者,我只求为泉州人民做好事来报效泉州。”

岁月无言,但历史记得,人民记得。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得以近乎完美地保存下来并呈现在世人眼前,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称号写下完美注脚,有多少像王今生一样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多少挚爱泉州的市民和海外乡亲,默默为之奉献了一掬心香!

延续文脉 甘棠遗爱满乡梓

王今生把对故乡的挚爱和深情全部投入于泉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方兴未艾,众多泉州海外华侨慷慨解囊,助力泉州的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为泉州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一个黄金时期。凭借正直的为人和公正处事的政声,王今生在海内外赢得了极大的肯定和信任,也开始了“为霞尚满天”的征程。

1983年,王今生发起筹备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经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同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正式成立,王今生出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他联络地方文化人士,先后成立了泉州南音研究会、泉州方言研究会、泉州南少林研究会等文化团体。编辑了《泉州历史文化中心通讯》《泉南文化》《泉州方言》等报刊,出版《泉州方言与文化》《泉州宗教文化》《泉贤著作述评》《泉州访古揽胜》《泉州海交史略》等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发表了很多有分量的有关泉州文化、历史以及南戏、南建筑、南音、南少林、方言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由此掀起了“泉州学”研究的高潮。至今,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已成立40周年,仍延续着王老当年的理念,锲而不舍地为延续泉州文脉持续努力着。

离休后的近20年里,王今生主持修建的殿堂楼阁多达20余座,包括泉州开元寺、承天寺、延福寺、崇福寺、少林寺,以及漳州南山寺等,成了国内地方上修复保护古建筑的先行者、业界认可的没受过系统教育的“无证专家”。著名古建专家马瑞田说:“王老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第一批提倡修旧如旧、维护古建筑的老行家,他对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对保护中国文化和闽南传统建筑功莫大焉!”

深孚众望的王今生对所接手的工程皆一腔热忱,无偿服务,极端负责。从不领取工程单位发的工资及补贴。当年他负责的各项工程经手钱款达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但什么该花、什么不应枉花,他抠得很紧。他常说,要讲奉献,海内外集资的钱,每分都来之不易,不能少爷作风,大开大用。他复建承天寺时,卢思立雕刻十八罗汉,王老给他开的工价是:“小工每日两元,大工四元。你算大工。”卢思立后来成为国家级工艺大师,今日游览承天寺的人们谁曾想到这栩栩如生的罗汉每尊工费不及百元?正因为王今生无论对哪项工程都持有严格的态度,言必信,行必果,新加坡宏船法师来承天寺视察复建工程时,老泪纵横地握着他的双手一再感谢,说:“我万二分相信你!”

“由于工作需要,我有机会多方面了解、熟悉泉州的历史文化,并决心为弘扬泉州文化多做一点贡献。终因学识水平及种种因素限制,夙愿难酬,以致带着难以言喻的遗憾离开了工作岗位。”王今生晚年袒露的心路历程,至今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2009年7月3日,王今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落下了帷幕。顺境尽责,逆境抗争,疾恶如仇,视民如伤,对弱势群体菩萨心肠,说大人则藐之,不以得失荣辱为虑,铮铮然共产党人本色。出殡之日,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党旗。他无愧于这面党旗,泉州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大半生都在为保护古城、建设古城而不懈努力的泉州赤子。“清如水,明似镜,心系民,胸怀国家,坦荡公仆满腔忠贞血;救南音,保开元,复承天,助建黎明,璀璨名城一片艳阳天。”这是泉州市首任市长许集美祭奠王今生时老泪纵横写下的挽联,可谓知人论世。

正因为有一批“王今生式”的地方干部,不忘初心、尽忠尽职,坚定地守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丰盈了今天民族文化的沃土。在守护文脉的道路上,必有后来者。

□本社记者 颜瑛瑛/文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民生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综合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1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4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王今生:铮铮风骨护城 铁汉柔情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