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萝卜、葫芦瓜、卤肉、绿豆汤……昨日中午,82岁的李丽芬在村里的爱心食堂享用一顿清淡又美味的午餐。南安眉山乡观音村地处山区,在村里生活的多为留守老人。为了让老人们能准时地吃上营养的午餐,2015年7月1日,该村老年协会爱心食堂开业,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详见本报2015年7月2日第五版)。受疫情、经营等因素影响,食堂停业两年多。近日,该爱心食堂重新开张,并且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提供外送服务等方式“自我造血”,继续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令持续多年的爱心得以延续。
□本报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石倩雯
午餐荤素搭配 老人赞不绝口
时隔多年,昨日,记者重返观音村爱心食堂。食堂在一幢大厝里,宽敞整洁。厨房里,工作人员戴着帽子、口罩为老人备菜,并在留样箱里留样。老人们排队从厨房窗口打好饭菜后,到开好空调的用餐区吃饭。走廊上有一排格子柜,上面标有序号和名字,供老人们存放餐具。有些不识字的老人还在柜子上做记号,避免拿错。
“除了二儿子,其他孩子都在省外城市,他们让我去,我说城市住不惯、吃不惯,还是在老家舒服。”李丽芬老人说,“二儿子也要干活,晚餐由他负责,午餐就来爱心食堂吃,还能跟其他老伙伴聊天,很热闹。”
65岁的石雪莲也和丈夫来食堂用餐,“我儿子在青海,以前我们老两口自己煮。现在家附近就有免费午餐,直接走过来就行”。75岁的陈天成是退休干部,他说:“之前我们夫妇俩在溪美帮忙带孩子,现在老伴留在溪美,我回老家养老。一个人不好做饭,骑车过来只要几分钟,好吃又很方便。”
“每天两素一荤一汤,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天气炎热,还供应降温解暑的绿豆汤。”观音村党支部书记陈漳福介绍,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有138人,空巢老人居多,食堂开业后,共76人报名用餐。
食堂对外营业 提供外送服务
用餐时间前,陈先生忙着将15份打包好的饭菜装到摩托车上后出发送餐,半个小时内便都送好了,其中一份餐送到80多岁的陈老伯手中。他的儿媳通过电话告诉记者:“我们都在省外工作,只有公公一个人在家。他常常煮一锅稀饭吃两三顿,没什么营养。爱心食堂开业后,他年纪大,不方便过去,没想到食堂有外送服务,还能帮忙看一看老人当天有没有起来、身体是否有不适。爱心食堂的服务真的暖心又贴心。”
陈漳福介绍,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食堂便推出外卖服务,由老人子女支付2-5元的配送费,费用依据距离制定,由摩的司机兼职配送。除了老人,村民有需要也可到食堂用餐或点外卖。
“2015年,观音村成立老年基金,广大爱心乡贤踊跃捐款,成立之初共捐资115万元,如今已累计捐资300多万元,用于老人免费用餐、过节慰问等。爱心食堂停业期间,也给每名老人每月150元用餐补贴。”他说,此次重新开业,食堂承包给专业烹饪团队,正规化、标准化地对外营业。每餐定价9元,免费用餐部分由老年基金支出,其他人员根据需要付费用餐,推动食堂良性经营。村委会、老年协会每天派1人到食堂值班,监督运营情况,保障老人用餐安全。
每月农历十七,老人可在食堂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师还会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常来的老人突然没来,村干部会注意到,赶紧上门关心一下。爱心食堂已成为一个关爱老年人的阵地。”陈漳福说,村里将把爱心食堂打造为“党建+”邻里中心,增加其他服务功能,让老人们食有所安、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