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是泉州世界遗产日。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昨日,我市举行2023年泉州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两年来泉州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情况及成效,以及2023年泉州世界遗产日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泉州“古厝新声”新试点活动相关情况。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以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为目标,从制度、法规、要素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实施提档升级,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共管、社会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体系。
聚焦“要素+”,建立顶层设计长效机制。成立泉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形成多管齐下的保护屏障。建立遗产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遗产保护和安全工作“五纳入”,即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单位建设,纳入文明创建考评体系,纳入干部教育体系。
聚焦“制度+”,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制度保障。颁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管理规划(2021—2030)》,逐步形成“1+N”保护管理规划体系。
聚焦“能力+”,强化考古能力建设。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国家文物局审批考古发掘资质,是福建省设区市中唯一一家资质机构。成立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全市现有文博高级职称46人,其中正高17人,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建立一支1000多人的遗产志愿者服务队伍,涵盖专家咨询、义务讲解、义务巡查等多领域。
聚焦“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体验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加快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已有德化窑、苦寨坑窑遗址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磁灶窑金交椅山窑址入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南外宗正司遗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获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的“世遗”IP逐步形成,2023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15.92万人次,同比增长49.4%;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31.83亿元,同比增长60.8%。
□本报记者 殷斯麒
(相关报道见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