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2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陈鹏鹏:为文保事业奉献心血近半世纪
陈鹏鹏(前排右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的迪安博士(前排左一)等人赠送书籍,并介绍泉州文物保护情况。(资料图)

陈鹏鹏(1949年—),泉州人。197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曾任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泉州市考古队队长、文博研究馆员,泉州市人民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顾问、华侨大学客座教授、《泉州市志》特约编辑。主编或参与编写《泉州文物手册》《泉州与台湾关系文物史迹》《李贽与东亚文化》《闽台文化大辞典》等数十部书籍。著有论文集《陈鹏鹏文史类稿》。曾参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等十几个展馆、陈列馆的设计。

人物名片

积累丰富考古发掘经验

作为泉州古城人,陈鹏鹏从年少起就喜欢这座凝固在历史风尘中又始终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城市。特别是古城里还到处散落着各种刻满文字的古碑、古匾等物,更加重了他的好奇心,总期盼着有一天亲自解开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1973年,陈鹏鹏如愿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选修的正是考古专业。

1974年,陈鹏鹏曾追随历史学家庄为玑教授来泉州考古,恰逢泉州湾后渚港正在进行宋代海船的考古发掘工作。陈鹏鹏有幸亲临现场,目睹这一世界考古史上难得一见的盛况,并参与整理专题报告。这艘被掩埋了七八百年时光的古沉船最终得以重见天日,这给陈鹏鹏的心灵带来极大震撼,他也更迫切地想要了解泉州古城在历史中的每一个“脚印”。

1974年至1975年,湖北“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在长江流域开展实地查勘和考古发掘等工作。当时考古队队长陈淮正是厦门大学毕业的,所以他也邀请厦门大学历史系学生参与了系列考古活动。陈鹏鹏于是经历了湖北荆州楚纪南古城遗址、湖北汉代墓葬等的发掘,并沿长江三峡两岸进行水文考古调查,积累了丰富的野外调查、考古发掘经验。

参加普查摸清文物“家底”

1976年,陈鹏鹏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工作,参与宋代海船发掘报告的资料整理与图片拍摄。当年年底,恰巧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在校时已攒下丰厚田野调查经验的陈鹏鹏便被“委以重任”,他带领一支文物考察队伍深入德化、永春、安溪等地调查,较全面地掌握这些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基本查清了几个地区文物资源的“家底”。

文物考察小组在野外踏勘中,还注重对各地窑址的调查和保护,譬如德化屈斗宫古窑址、晋江磁灶窑等。他们发现屈斗宫古窑址内器物的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的特征,为德化瓷窑业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磁灶窑遗址规模宏大,考察小组发现金交椅山等20多处窑址。磁灶窑是宋元时期外销瓷著名的制造基地之一,这样庞大的体量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为保护好德化、晋江这些珍贵的古窑址,考察小组联合相关部门对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同时也做了细致的普查登记,为日后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完成国内首次水下考古

海丝泉州的辉煌历史,一直是国际文博界关注的焦点。1981年9月,据石湖港周边群众反映,当地流传着海底有“三宝公定海神针”的说法。“三宝公”是民间对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称谓。这契合郑和曾到泉州,并在灵山圣墓行香等记载。陈鹏鹏他们于是在省体工队潜水专业人员的协助下,进行水下考古勘查。这是国内首次水下考古。最终,潜水人员在海底发现明代铁锚,该文物与郑和所处年代吻合。此次水下考古引起了国际性的关注。

1982年,陈鹏鹏参与法石古船试掘。这是一艘体量小于后渚港古船的宋代古船,同样有水密隔舱、竹篾编织的风帆。法石古船外板的鱼鳞式搭接方式,与20世纪70年代韩国发现的元代“新安沉船”一致。1989年,韩国木浦市博物馆馆长崔光南,特地到泉州参观研究,回国后他即发表文章《“新安沉船的故乡——泉州”》;1983年,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吉米·格林,专程来到泉州了解古船相关情况。第二年,他邀请陈鹏鹏、杨钦章等人参加第二届印度洋研究国际会议,向国际学者介绍泉州古船的发掘经过。

1989年4月,泉州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为了借鉴他国的经验,使泉州考察更加圆满,1990年10月21日至11月25日,陈鹏鹏作为考察队成员先期参加了在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的第一阶段考察。在考察船上,整个学术研讨活动安排紧凑,几乎天天有学术报告会、研讨会。陈鹏鹏全程进行了严谨的记录,并回答了国外专家们对于泉州刺桐港、晋江草庵等遗址情况的询问。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船驶入泉州港,进行为期6天的考察与学术研讨。此次考察活动十分成功,领队杜杜·迪安博士激动地宣称在泉州的考察把整个考察活动推向高潮。

近半世纪的无私奉献

从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陈鹏鹏一直从事着文物考古与保护,以及地方文史研究等工作。参加过第二、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足迹遍布全市乡镇、社区。在德化屈斗宫古窑址、晋江金交椅山磁灶窑、泉州法石古船、南安丰州古墓群、晋江池店古墓群等数以百计的考古调查、发掘中,洒下过血和汗。为市、县博物馆和历史人物纪念馆做过10多项陈列设计。他学养深厚,识见卓越,在泉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受邀担任专家顾问,为申遗工作贡献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及客观见解。

此外,陈鹏鹏还主编或参编了《泉州文物手册》《泉州与台湾关系文物史迹》《李贽与东亚文化》《闽台文化大辞典》《泉州天后宫志》《泉州开元寺志》《泉州文广新志》等数十部书籍,著有论文集《陈鹏鹏文史类稿》。2009年,他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耕耘数十载,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然表示要抱着唯真求实的态度,配合政府做好文保工作,推动地方文史研究走向深入,让各地友人领略泉州绵延不绝的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吴拏云 实习生 洪钰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民生
   05版:爱拼敢赢说担当
   06版:热线新闻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智汇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综 合
   13版:清源·刺桐红
   14版:文体
   15版:军事
   16版:看天下
普通类本科批常规志愿开始投档
五年专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
大学生小学生
牵手探索科技未来
陈鹏鹏:为文保事业奉献心血近半世纪
校园音乐会 艺术润童心
“鸿·雁”强师赋能计划
构建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闽港中学生篮球赛
文体交流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