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拏云 文/图)“儿离乡已久,时抱远怀。至家兄之病疾,时以悬念”“回想海峡两岸四十多年隔离,思念不已,于今才可通信,因此珍惜此事多写信”……一张张泛黄纸笺,一句句思念话语,让人读懂两岸家书踏涛越海的深情。记者昨日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骨肉天亲 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家书特展上得知,该馆近年来征集、收藏了大量两岸家书,除了两岸亲友嘘寒问暖的信件,不乏“雾峰林家”、“源利号”蔡氏、板桥林家等豪门巨族的书信。
晋江谢清源家族通过四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居于台湾失散百年的族亲。林硕卿少小离家赴台,离乡四十载,他借助撰写文集《春晖》来排遣思乡之苦,1989年首次由台返乡,喜极而泣。陈臻超1947年前往台湾,1989年终于与故乡亲人通信,回到阔别42年的故乡。至90岁,陈臻超往返祖国大陆13次,与其二弟陈宜祥通信20余年,信件多达624封……家书特展背后的感人故事,盛满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尺素传深情,两岸一家亲。”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海峡两岸家书特展分“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维桑与梓、一片丹心”四大展题,精选了不同时期两岸家书及相关实物1000余件,力求透过家书内容和写信人生平事迹等方面的解读,立体呈现两岸亲人的感人故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自2019年开启“两岸家书”抢救性征集与研究工作以来,现馆藏的家书已近3000件,时间跨度不止百年。
近年来,福建开展“迁台记忆文献资料”征集活动,让两岸家书等涉台文献资料,重回大众视野。两岸家书征集获得了闽台两岸同胞的大力支持,不少家族将珍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书信捐出来,有的带信封,有的仅为薄薄一笺,有的甚至已现残缺,但每一份家书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
台湾孙文南院执行长李正圻不久前专程来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他征集、整理的涉台档案资料交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手上。李正圻还表示,征集两岸家书资料是很有意义的事,他愿当闽台缘的“志工”,把征集两岸家书的工作持续做下去。
海峡两岸家书特展自5月19日开幕以来,仅两个多月就接待游客近万人。不少游客来自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游人们在参观家书特展后,留言表示家书展能“启爱乡之心,长故土之念”,也让两岸民众更加渴望早日实现骨肉团圆、血脉畅聚。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