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台风“杜苏芮”带来了狂风暴雨,病媒生物密度容易因此增高,所以台风过后要做好水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控,一些慢性病患者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自我管理。市疾控中心、医院专科医师对灾后防疫防病提出科学建议。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刘志鹏 实习生 洪钰颖/综合报道 CFP/图
【消杀防疫】
灾害后,预防性消毒这样做
台风过后容易发生肠道系统疾病,灾后如何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呢?
●环境消毒
对遭受灾害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做到先清理、后消毒。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在无疫情情况下,不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剂喷雾消毒,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采用机械通风。
●井水消毒
按每50千克水加一片漂粉精片(每片500mg),将漂粉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取上清液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混合接触30分钟后即可使用。
●生活用品消毒
清污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做消毒处理,消毒时间15分钟~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餐(饮)具消毒
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
●瓜果蔬菜消毒
新鲜的瓜果、蔬菜可用含氯消毒剂100mg/L~200 mg/L或二氧化氯50mg/L~100mg/L作用20分钟~30分钟;或过氧乙酸500mg/L~1000mg/L、或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10分钟;或10mg/L臭氧水作用10分钟,消毒后均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手和皮肤消毒
参与灾后环境清污、动物尸体处理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或碘伏搓擦两手。因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也可用碘伏或其他皮肤消毒剂进行涂抹消毒。
●垃圾消毒
对于一般生活垃圾无需进行消毒处理,要求做好卫生管理工作,日产日清。含有腐败物品的垃圾喷洒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液,作用 60分钟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选择适宜合格的消毒产品。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包括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使用的注意事项等。
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正确实施消毒措施,喷洒药剂时要穿手套防护,注意口鼻的卫生和保护,佩戴口罩帽子等。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消毒工作人员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安全】
非瓶装水一定要
煮沸后饮用
台风期间,水源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刷牙、漱口,很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应特别注意饮用水的消毒。
预防食源性疾病,泉州市疾控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暴雨环境下水源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保证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尽量饮用瓶装水,非瓶装水一定要煮沸后饮用。
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吃死亡的家禽家畜,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灾害过后,尤其要注意不可食用被水浸泡后霉变或腐烂的粮食、禽畜、果蔬和其他食品。
使用清洁的水清洗和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
●保持清洁
准备食品的场所和设备要保持清洁,灾害过后尤其要注意及时对水淹后的厨房和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制备和存放食品场所要防蝇虫、防鼠。
餐前便后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也要经常洗手。
●生熟分开
处理食材应保证生熟分开,处理生肉、水产品要有专门的砧板、菜刀等厨具。
冰箱内存放食品时要做好生熟分开,使用包装袋、器皿来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在冰箱中要分层存放。新鲜或冷冻畜禽肉、水产品等采购后如不能马上烹饪,需要在冷藏条件下短时间内存放时,应该放到冰箱冷藏室的最下层,防止流出的水污染其他食物。
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烧熟煮透
烹饪时保证食物彻底烧熟煮透,尤其是肉、蛋和水产品。
吃剩的饭菜在确定没有变质的情况下,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预包装食品,特别是熟制食品,要注意食用的保质期,不食用过期的食品。
●保持食品的安全温度
夏季的高温天气易导致食物加速腐烂变质,建议少量多次制备食品,即做即食,尽量不吃剩菜剩饭。
集体食堂、餐厅等供应的热食避免室温存放时间过长,应不超过2小时,同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
如有必要,吃剩的饭菜要及时放入冰箱储存,但要注意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存放。
【疾病防控】
台风后多留心四种疾病
台风虽可暂时让高温“降级”,但人们在享受短暂清凉的同时也要做好健康防护。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全科与健康医学部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杜振双提醒,台风天要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
心脑血管患者应避免过度紧张
台风天气对于心脑血管本就十分脆弱的患者而言尤为危险。气压低、湿度高,常常会影响人体氧气供给,引起胸闷、心慌、憋气、乏力等不适。心脏负担过重,再加上休息不好、情绪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心绞痛、心梗、心衰突然发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在台风过后,气温气压变化大,此时心血管病患者更不能放松警惕。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做到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精神过度紧绷,学会释放压力;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运动,比如室内太极等;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停药,定时监测血压情况,若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检查。
少吃生食谨防肠胃病
多雨潮湿的台风天,更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
台风过后,饮食卫生马虎不得,日常做到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避免生吃水果和蔬菜,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充分加热。
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慢阻肺患者居所应适当通风
台风导致的低气压和空气湿度大,都会造成致病菌繁殖,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容易在台风前后出现病情急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该病患者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居所适当通风,保持家居环境卫生,以免病菌滋生。坚持治疗,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家庭式氧疗改善缺氧症状;坚持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减药停药。出现病情变化时,切勿拖延,及时就医。
“老风湿”注意关节保暖防潮
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有体会,“什么时候变天看自己的关节就行”。为什么关节疼痛爱在刮风下雨时发作?
中医把风湿病归为“痹病”范畴,是因风、湿、寒夹杂一起侵犯人体后,引起机体的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因此,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症状往往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刮风下雨时,关节疼痛容易发作或者加重。风寒湿是致病的外部因素,为了减少风湿病的发作和加重,除了要采取正规治疗外,台风天更要注意保护关节部位,保暖、防风、防潮,平时适当进行一些关节锻炼,劳逸结合,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忌高脂油腻。
【出行安全】
谨防摔倒触电
市120急救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台风过后,高空坠物、摔伤和车祸依然易发,外出市民要注意安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穿雨鞋防滑防触电
台风天气里,高空坠物和摔伤的意外事故要高于往常,市民行车和走路时要警惕意外发生。
如果必须外出,要注意远离广告架、树木,不要紧贴楼宇边走,以免被吹落的花盆、衣架等砸中。如果不幸被砸中,早期止血很重要,可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压住头部的出血部位,然后去医院处理。
台风天气里到骨科急诊求诊的患者多因不小心摔倒,造成身体支撑部位骨折。如何避免摔倒导致严重后果?
首先要穿对鞋,看似笨重的雨鞋,既能保护我们的双脚不被雨水浸湿,防止打滑,走路更平稳,还能帮助防范触电。
其次是尽可能避开积水及视线不清的路面。
如果不小心失去平衡,侧面摔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手臂会下意识保护躯体,对内脏冲击更小。摔倒时尽量用手支撑,上肢骨折相对于其他部位的骨折,往往伤情较轻。
避免涉水防足癣
台风过后,路面湿滑,外出时鞋湿透了是常有的事。此时要特别注意,别让脚在潮湿的鞋里“闷”着。
福医大附二院皮肤科住院医师潘明孟介绍,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癣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污水中各种真菌非常活跃,容易诱发皮肤病。由于真菌在干燥环境中难以生存,当雨天脚部被打湿时,特别是有足癣的患者或腿脚皮肤有创口的人更应警惕,一定要及时用纸巾或软布将足部特别是脚趾缝里的污水擦干,以免感染真菌。
注意个人、家庭卫生,鞋袜不要混穿,可以经常烫洗、暴晒一下,鞋子应宽松透气。
如果感染足癣可以外用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剂,若病情较重,可以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
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护足,雨天出行时,尽量避开积水地面,同时最好穿宽松柔软的棉袜和雨靴,少穿露趾凉鞋或对脚趾脚跟无保护的凉拖,避免被划伤,引发脚部溃烂。
回家后,可在鞋袜、脚趾间撒滑石粉,起到吸汗、防止组织粘连的作用,以免因汗液浸泡足部引发感染。
风沙入眼不要揉
身处户外时,遇到风沙入眼情况时,千万不要下意识去揉眼睛,这个小动作可能损伤眼球角膜的上皮。
泉州爱尔眼科医院李晓霞医生说,沾在眼球表面的异物可以被泪水冲刷流出来,风沙入眼的正确处理办法是轻轻闭上眼睛,然后让眼球往下转,再轻轻把上眼皮翻起来,如果异物沾在上眼皮的内面(结膜面),就可以用棉签蘸出来,随后滴消炎的眼药水。如果很难发现异物,难以处理,且不适感越来越厉害,建议及时就医。
【中医调理】
食疗方除暑湿清热健脾
在台风季里,风邪暑湿盛,气温变化大。
暑多夹湿的天气,湿热交蒸易侵袭机体,人们容易觉得肢体困重,食欲下降,情绪烦躁,机体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如果起居、饮食不注意养生,就容易发生腹部闷痛、胃肠道疾病、痤疮、口腔溃疡、便秘、血压升高、心悸等。
那么,当下,风邪暑湿盛时节,市民养生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泉州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洪如龙为大家支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体内湿气越重的人,越应该运动,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祛湿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湿气重的人可尝试跑步、健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
少吃生冷的食物。吃生冷食物的时候,湿气就会慢慢堆积,从而导致脾虚肺弱,抵御病邪的能力变差,体内湿邪堆积。
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还有“苦能燥湿”,也可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
以下几款中医师推荐的食疗方,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情况试试,对除暑湿、清热健脾大有益处。
●冬瓜莲蓬脊骨汤
配料: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脊骨500克。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之人食用。
●荷叶粥
配料:荷叶、粳米。
做法:米加水煮至将熟,把一张鲜荷叶洗净覆盖在粥上,焖煮15分钟后,去荷叶即成。
功效:荷叶是用于清热解暑的有效中药,荷叶加粳米煮粥可防暑保健。荷叶粥清淡碧绿,融合荷香与米香,让人祛烦热,清头目,消除暑热带来的头昏脑涨、心神浮躁。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配料:五指毛桃20克,土茯苓20克,猪骨250克,生姜3片,白酒10毫升。
做法: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斩块,洗净,汆水捞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钟,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补肺,舒筋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