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环湾生活周刊 温陵志·“泉”因有你 上一版3  
  2023年8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王十朋:改写泉州贡院史的状元名臣
现代重绘的王十朋画像
百源川池西畔石碑上镌“放生池”三个大字,疑为王十朋所书。尚待稽考。
南天禅寺有据传王十朋书撰的摩崖石刻“泉南佛国”
文庙夫子泉尚存
泉山门前有王十朋所撰《重修北楼记》碑
在金相院摩崖石刻中,有一方是王十朋的《题灵秀峰禅院》。
近年来,国内研究王十朋的著作屡见不鲜。
东湖二公亭是为纪念唐刺史席相、别驾姜公辅而修建。

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状元名臣王十朋出知泉州;在泉期间,他一心扑在为黎民百姓做实事上,积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重建贡院,重修北楼,居官有节,播德宣猷。迄今,泉郡不少名胜留有其履痕,民间亦传颂其故事良多。

□本报记者 吴拏云 实习生 万涵兮 文/图

人物名片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状元、政治家、文学家,曾出知泉州,后官至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他勤政廉洁,博究经史,《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他“立朝刚直,为当代伟人”。

出知泉州 诗诫官吏

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46岁的乐清人王十朋金榜题名,并被钦点为状元。要说王十朋,真有点“少年老成”的样子。他14岁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等处就读,学通经史,诗文远播。少即有忧世拯民之志,17岁文笔沉厚“感时伤怀”,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才华震动浙南诗坛。

绍兴二十七年,王十朋在廷试对策卷中写下“为政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而万民莫不拭目以观者,如天之运行而不息”之句,充分展示其“执政为民”的政治设想。而后,他在泉州当官的所作所为,也正好完美诠释了自己的爱民观。

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王十朋出知泉州,这时的他已经57岁了。应该说,泉州民众对于王十朋出任泉郡太守是有期待的,因为之前王十朋出知饶州、夔州、湖州时,处处留下显赫政绩,予民实惠。而这次莅泉,王十朋同样不负民之所望。这位状元太守可是位办实事的高手,他一到州治,下车立马召集所属7个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的知县在州治聚饮议事,即席赋《宴七邑宰》诗相送:“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隐心。今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新太守是用诗赋在向七大县令强调,爱民不是一句口号,平常对待百姓宜办实事,“宜怀恻隐心”,不能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据《晋江县志》载,泉州州治前原有戒石亭,立戒石一方,上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亭子因年久失修倒塌,王十朋到任后立即将其修葺一新,并作修亭诗警以诫人。诗中有云:“大字刻山骨,朝夕临坐起。一句苟或违,方寸宁不愧?清源庭中石,整顿自今始。何敢警同僚?兢兢惟勅己!”用词犀利刚猛。王十朋借整饬戒石亭来整顿吏治之意非常明显,甚至称得上锋芒毕露。

创立贡院 兴学助教

北宋时期,泉州不仅创办起州学,各县普遍设立了县学,各种形式的私塾也蓬勃发展起来,其设学的范围、数量与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五代时期。不过这期间也有“尴尬”之处,那就是泉州城内一直没有创立专门的贡院(即考棚),贡院是每年科考的场所,平常则可以作为县学授课之用。每次士子考试,都要借用州学(后世称府学)馆舍。当年的州学馆舍年久失修,而士子考试还常年借用其舍,考场效果可想而知。

乾道五年(1169年),任职泉州太守的王十朋为尽快解决泉州现存的正式考试不便的问题,率先拿出俸银来资助创建泉州贡院。据《晋江县志》载,修筑好的泉州贡院内设有从事堂、校文舍、万桂堂。除此之外还有光华坊、嘉宾亭、弥封誊录所、状元井等建筑物。贡院落成时,泉州民众笙歌鼎沸,王十朋特地赋诗三首以示祝贺,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泉州教育的期盼,对泉州学子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对兴学助教的重视。

关于贡院内的状元井名称来历,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王十朋身为状元,故井得名状元井;还有一说是王十朋希望贡院里能诞生新的状元。

修缮北楼 自撰楼记

修北楼是王十朋在泉州的又一重要政绩。北楼又称北城楼,是泉州古城墙中最重要的城楼之一。北楼建筑高大宏伟,采用传统的砖砌木构结构,是中国古代城堡建筑的代表之一。清道光《晋江县志·卷之十二·古迹志》载:“北楼:在子城泉山门上。唐贞元九年,守席相重建。”可到了乾道初年,北楼破败,仅余几根木柱支撑。

当王十朋看到泉州北楼日渐破败时,心急如焚,并主动承担起北楼的修复任务。他不顾自己的利益,将来自贡院的木料用于修复北楼,并亲自组织工匠们进行修复工作,终于,在乾道五年十月,北楼修竣。

“与同僚二三辈,登而四顾,山川城郭之富,尽在目中,亦一州之壮观也”。这些字句被王十朋记载于自撰的《重修北楼记》中。兴许是觉得写得不过瘾,后来王十朋再作《又十一月望日与郡僚同登诗》,诗文曰:“山川城郭壮哉郡,清源紫帽明双眸。却惊云榭在地底,坐见日毂经檐头。西山端可拄颊视,南海未用乘桴浮。东瞻归路兴元亮,北望魏阙心子牟……”泉州如斯美景,重展于世人面前,当不忘王老太守的一份功劳啊。

兴修水利 心怀苍生

宋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各地郡守一般都较重视农耕水利建设,王十朋也不例外。出知泉州后,王十朋在晋江县南部(今晋江市青阳、罗山、新塘和石狮市灵秀、宝盖等地)兴修水利,将洑田塘的陡门由1间改为6间,以利蓄水泄洪;另外还疏浚“七首塘”(沿塘、沙塘、芙蓉塘、洑田塘、龟湖塘、象畔塘、拱塘),为当地农民减轻旱灾之苦。

七首塘位于今福建晋江市北。《方舆纪要》载称,七首塘“在府南二十里。境内之塘四十有一,七首为最大。七首之中,盈塘、砂塘最大。塘中有屿,群峰皆奇耸”。王十朋疏浚七首塘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更为泉南保留下了绝美的水利风光。

在南安九日山下古有“善利王庙”(后称“昭惠庙”),宋时,庙边有“通远王祠”。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泉州太守蔡襄曾于此祷雨,果然灵验。乾道五年,泉州出现旱季,王十朋也至此祭祀祷雨,并赋《善利王庙》诗:“有德于民庙貌崇,我来端为谢丰年。日旸日雨皆神力,不止南风与北风。”最终天遂人愿,祈得一场雨。

飞阳庙在南安县唐安乡礼顺里庙下村(今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内)右上方江岸边,距九日山仅1公里多。蔡襄出知泉州时,遭遇连年旱灾,曾择日到飞阳庙祭神祈雨,并题诗庙中。王十朋知泉州时,亦游此庙,赋《蔡端明诗》:“贤侯去久迹犹遗,乞雨诗奇字更奇。世俗妄论公政猛,爱民心有彼苍知。”可见,王十朋心中时刻装着他的百姓,希望百姓能遇上个丰收年,希望远洋商人能获利平安归来,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对他们轻徭薄赋。

宋乾道年间,泉州人在府治东袞绣铺建“梅溪祠”(亦称王忠文祠)奉祀王十朋,以纪念他对泉州所做的诸多贡献。后来人们还将王十朋与蔡襄、真德秀并列为泉州“宋代三贤守”。君子杳去,恩泽留世,泉州是不会忘记这位“梅溪先生”的。

亲近泉州 徘徊难离

泉州风光无限,处处都有撩人的景色。清源山俗称“北山”,是泉州的母亲山。山上峰峦叠嶂,岩石嶙峋。王十朋在游览清源山后作赋《次韵知宗游北山》:“州北有山幽更幽,皇天阁雨为公游。登高如入上下竺,宴坐疑临大小湫。扫地焚香烟缕袅,煎泉瀹茗乳花浮。观诗起我家山兴,身在闽南梦在瓯。”

东湖位于晋江县晋江乡棠阴里(今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道境内),北望清源山,内有二公亭,为纪念唐刺史席相、别驾姜公辅而修建。有一次,王十朋与僚属送客人经过东湖,并在那里小宴宾客,即赋《东湖小饮》诗:“微凉散梅润,浓丝敷桐阴。送客出东郊,驾言事幽寻。湖光照我眼,荷香清我襟。平畴入远望,岁有其自今。牛眠种以毕,蛤吠苗初深。古亭怀二公,遥望罗千岑。邂逅得良友,欣然契余心。乔松喜客来,风枝出清音。手持荷叶杯,共对莲花斟。东湖异西湖,有时不妨吟。”

王十朋常到文庙,并留有诗文。他在《泉州谒文宣王庙文》中写道:“某以诸生入仕,学实未优。达不如赐,艺不如求,可使治赋,又不如由。屡绾郡章,了无一善。泉南钜藩,误膺帝选。学道爱人,愿如言偃。盖以无倦,不敢不勉。若夫美化易俗,则在泮宫,言采芹藻。窃效僖公,愿与诸生,名教是崇。庶使无讼,有君子风。”礼殿边古有井,隆兴元年(1163年)修建,水源丰富。王十朋品尝井水后赞不绝口,书“夫子泉”三字,并赋《夫子泉》诗。今“夫子泉”井尚存,泉水清澈。

王十朋对金相院(古称空相院,今在石狮)同样颇多眷顾,在金相院摩崖石刻中,就有一方石刻是王十朋的《题灵秀峰禅院》,上书:“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峰灵秀隐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此诗据说是王十朋为开凿石狮北面龟源塘查看地形时,登临灵秀山,走访金相院,并应寺院住持之邀所作。

王十朋留于泉州的诗赋实在太多,一时难以穷尽。不过透过这些诗赋的题、词、句,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希望亲近泉州、感悟泉州的愿想。只不过,历史赋予他的时间太少。从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出知泉州,到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离泉,王十朋在泉州前后仅1年8个月的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难以弥补的遗憾。

据文献载,王十朋在泉期间,每月初一、十五都会抽空到贡院和泮宫为士子们讲经授课,同时还协助州学教授选择一些名流字画,贴在墙栏上供大家临摹。贡院落成前后,泉州教育也迎来了“二朱过化”的重要时刻,州县儒风浩荡,从而为后世泉州科举的耀世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乾道六年,王十朋即将离开泉州时,对泉州贡院内的桂林最是依依不舍。他为此作了一首《临行至贡院观桂》诗:“窃禄清源愧不才,贡闱临去尚徘徊。青青万木移薪桂,尽是梅仙手为栽。”恋恋不舍、徘徊难离,成了王十朋在泉州生活的最后缩影。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产业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0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创意
   23版:环湾生活周刊·特别报道
   24版:环湾生活周刊 温陵志·“泉”因有你
王十朋:改写泉州贡院史的状元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