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5月29日

“直播打赏”是乞讨新套路?

不要“一棍子打死”

□郭元鹏

近日,歌手海来阿木发文怒批“直播打赏”称,“直播打赏”让这个时代的“祖国花骨朵”的志向在崩塌,苦读几十年不如街头三分钟的骚舞弄姿,这是一种乞丐乞讨的新套路。对于“直播打赏”行为的争论成为网络热点。(5月25日 北京商报)

为什么要怒批“直播打赏”?海来阿木以亲身经历解释说,他开直播向歌迷推荐新歌时,发现“直播打赏”真的太快,快到对方点一下几百上千元就没了,他拦都拦不住,最后索性就不再开播。

作为“不缺流量”“不缺歌迷”的当红网络歌手,海来阿木的经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在社交账号上拥有两千多万粉丝的公众人物,他能坚持“不开直播”“不要打赏”难能可贵。但是简单地将“直播打赏”说成是“乞讨新套路”,则是“因噎废食”了。

当前,“直播打赏”确实存在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等问题,但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非遗放牧人”“手艺牧羊人”等,依靠“直播打赏”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饿着肚子传承文化”。比如,江苏省沛县有个“曹家班”直播间,他们传承的是唢呐技艺,在没有开通直播间时,只能在婚丧嫁娶场合“混口饭吃”。通过开通直播,“曹家班”不仅可以有尊严地活着,而且还将唢呐非遗技艺推广到央视,成为“非遗传承现象级”案例。事实上,不少基层“面黄肌瘦”的非遗文化和文化单位等,都在直播间获得了新生。

对于“直播打赏”,不能因为存在个别负面案例就全盘否定。地方戏曲、稀有剧种等传统艺术形式,在直播平台上得到新的生命力和传承机会,通过“直播打赏”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如果只是简单地“一棍子打死”,而忽略这些文化形式的创新与努力,那么失去的将是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可能性。

在数字时代浪潮中,在直播平台上,观众与表演者的互动不再受限于空间与时间,打赏文化应运而生,成为这一新兴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打赏”只要内容健康、合法,便是观众对主播劳动的一种肯定与支持,是对知识或文化价值的认可。在这样的框架下,打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掌声”,是观众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的直接证明。将“直播打赏”一概视为“不劳而获”的方式,显然忽视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合理性。

此外,传统文化与艺人在直播平台的复兴也不容忽视。直播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普及,年青一代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直播打赏”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其本身并不带有原罪。我们应当鼓励更多的监管和引导,确保“直播打赏”能够健康、积极地发展,而不是一刀切地否定它的价值。

--> 2024-05-29 “直播打赏”是乞讨新套路?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83415.html 1 不要“一棍子打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