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海丝泉州 非遗簪花”蟳埔LOGO正式启用。去年年底,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成立,而在此前不久,蟳埔簪花围团体标准发布……在“簪花围”火爆出圈的当下,这一系列动作,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蟳埔文化品牌价值,有助于正本清源,助力蟳埔打造自身的文化符号,护航簪花围从“一时火”走向“一直火”。
“今世簪花,来世漂亮”,不少游客因为这一句话,来到泉州体验蟳埔簪花。“簪花围”习俗始于宋元时期,当时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靠近泉州港的蟳埔村,也曾是无数远洋商船的出发地,多元文化交融使得蟳埔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渔女原生态习俗,“头顶上的花园”是她们令人一见难忘的美丽。2023年年初,知名艺人赵丽颖来到泉州,一袭红衣,满头簪花,拍摄视频一经传出,簪花围立刻引爆网络,随后是毛晓彤、黄圣依、赵雅芝、王冰冰、黄芊芊……名人的到访和体验,让本就火出圈的簪花围一次又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以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微博盛赞:簪花很美,泉州很赞!
随着泉州簪花围火出圈,国内多地也刮起了簪花热潮。这些簪花围虽然形似,但从发髻的盘梳到簪花的手法,都与蟳埔的簪花围大相径庭,有的直接将各种假花用胶枪固定在发箍上,有的没有盘头梳发髻,便直接将发箍戴在头顶上……“流水线”式的制作过程,使得簪花变为一件流行的装饰品,而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如此种种,引发了网友的争议。不少网友表示,视频中的簪花“徒具其形,不见其神”。
事实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簪花围有专属于它的一套完整的非遗规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蟳埔女从服饰到头饰与海丝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服饰俗称“大裾衫、阔脚裤”,头饰就是“簪花围”,这些经过千百年的交融演变形成了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它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和历史记忆,也表达出当地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希冀。因此,为了维护其品牌与独特性,亟须加强对“蟳埔”商标的保护和管理,并采取系列措施来传承和弘扬这一民俗技艺。
为此,泉州做出不少努力。去年年底,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成立;今年4月份发布实施《蟳埔女习俗“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从多个方面对簪花围体验服务进行了规定。此外还成立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发布首批“簪花围服饰技艺能人”,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蟳埔簪花围服饰大赛……此次蟳埔LOGO正式启用,无疑又是维护其品牌与独特性的一大动作,LOGO将簪花围这一传统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审美的时尚感,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充分展示了蟳埔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商标注册后,蟳埔女习俗将获得法律保护,可以防止他人侵权,帮助消费者准确辨别,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守护好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当政府部门在不遗余力为蟳埔女习俗的发展保驾护航时,民间力量也不能缺席。希望相关方面能多渠道发布簪花围的制作步骤和技巧,比如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展示,或开设体验馆、工作坊,让游客亲身体验制作过程,让更多人既看到其“外在美”,也领略其文化内涵。当然,蟳埔当地也要练好“内功”,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供更优质的交通出行、住宿、卫生环境等,让游客进得来还留得住。同时在热情待客、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用更暖心的服务让游客能有更好的体验感,共同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