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前,我市正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逐渐加快了复工复产的脚步。与此同时,各地各有关单位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进一步做好相关政策宣传解读,营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良好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复工复产 政策帮你忙》,集中晾晒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情况和实践案例。
防护物资保障、建筑材料供应、施工人员组织、招投标办理……为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市发改委在疫情期间发挥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等作用,创造条件促使在建重点项目复工,确保项目建设“燃眉之急”得以化解。
□本报记者 林书修
解“燃眉之急”
畅通用工用料专门渠道
连日来,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泉州大桥扩改工程桥梁桩基、承台、墩身、上部现浇节段以及路基等作业面施工全面展开。
“感谢市发改委等部门快速反应、积极协调,保障了项目所需的物资供应,施工进度推进加快了!”该项目施工单位中交三航项目部经理庄志贤告诉记者,疫情开始之初,项目位于晋江和丰泽区城东街道的混凝土搅拌站周边出现阳性确诊病例,多个道路路口设置关卡,物料无法运输,项目一度按下“暂停键”。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发改委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部门,积极对接我市交通、交警、大数据等多个部门,经多方协调,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该批物资本月中旬顺利运抵项目施工现场。
为减少人员流动,市发改委重点办还联合相关部门,协调医护人员定期来到项目现场为近300名作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为项目工程复工复产提速创造条件。
协同各地做好重点项目复工所需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建材保障,确保项目复工后实现实质性连续施工。疫情期间,市发改委出台支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相关政策,特别是畅通重点项目用工用料专门渠道,创造条件促使在建重点项目复工。
此外,疫情期间,市发改委采取“一工地一方案”,实行重大项目建设闭环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市在建重点项目采取封闭施工。对全年省、市重点项目按计划或超额完成投资额的项目,在“项目攻坚2022”年终考评时将予以加分,并在年度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
无“后顾之忧”
招标投标轻装上阵
刚刚过去的两天,惠安县惠泉片区改造建设(安置房)工程总承包项目、德化县城建·水墨观邸工程总承包项目,仰赖本月15日市发改委出台的《泉州市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复工保障措施》,远程完成开标与评标工作。“因为疫情,原以为评标专家出行困难,开标评标将大受影响。有了这个保障措施后,很多问题得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业主表示。
记者了解到,《保障措施》明确,大力推广“线上办,不见面”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筑业企业现金投标保证金的退还,做到应退尽退,为企业纾困解难;针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标评标的项目,将采取异地开标或市县两级远程评标等手段进行解决;积极与福州、厦门等专家资源丰富的省内其他地市沟通,开展跨地市评标,从而降低省内评标专家的防疫风险和成本。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窗口负责人介绍,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我市招投标工作的影响,简化交易办事流程,该中心依托泉州“CA掌上证书”与人脸识别技术,推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招标最多跑一趟”新举措,进一步优化了招标人、招标代理窗口办理事项及流程,线上完成材料递交后,只需等到开标当日,招标代理再到场主持开评标会议即可。
经过对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及电子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改革,疫情期间共受理线上招标投标业务507项,涉及项目143个。其中,通过全程不见面的方式对泉州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锦美安置区2个项目登记挂标;通过技术手段签发了21个项目的电子中标通知书,有序推进了疫情期间已开标公示结束项目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