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网络筹款平台告别免费时代?近日,有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被曝向捐款人收取3元“支持费”等服务费用引发争议,有用户提出疑惑,为何自己献爱心给大病患者的捐款要被平台扣去3元?记者实测发现,目前,轻松筹平台相关选项默认关闭,而安心筹、初心筹平台则默认开启,如用户不手动取消,则会在捐款金额基础上增加3元。除针对捐款方的收费外,也有平台开始对筹款方收取服务费。此举引发广泛争议,收取服务费是否合理?
本期嘉宾:关育兵、得其、汪昌莲
收费情有可原
□关育兵(教育工作者)
从免费时代,到悄然开启收费的,不只是轻松筹一家,水滴筹、安心筹等平台,也正在开启新的模式。对于平台的收费,网友的理解,就是“手续费”。爱心捐款,还要产生“手续费”,这是他们难以理解的。但平台并不认可这一称呼,他们更愿意称之为服务费,或者是助力费。服务和助力的,是平台的正常发展。
需要明确的是,这些爱心众筹平台,并非政府或慈善机构所办,他们大都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为大病救助提供筹款等服务的商业机构,属于典型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作为一个机构,公司要养人,要吃饭,有研发、设备、办公场所等成本,“我们也不指望筹款业务盈利,能够自负盈亏就行”。因此,对于爱心众筹平台的变化,应给予理解。
也许有人要问,那为什么先前不收费呢?这其实是互联网平台型公司的发展策略,先放水养鱼,引来流量。外卖、共享单车等,都是这样的策略,初期都是贴钱引流。当然,爱心众筹平台与其他平台有区别,它是基于流量去开展公司其他的相关业务,如互助、保险等盈利业务,建构起“筹款+互助+保险”的商业模式。然而,随着平台赖以生存的互助等盈利业务难以继续,不能反哺筹款业务,众筹就面临“自我造血”的压力,收取资助金或服务费就成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项。
需加强监管力度
□得其(媒体人)
不可否认,公益是有成本的,随着销售和营销费投入不断攀升,不少众筹平台筹款板块长期处在亏损状态,打破原有的免费模式,收取一定手续费用提供服务,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在平台页面上设置明确提醒标识,确保捐款人知晓服务费规则,并充分尊重捐款人的意愿,应该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底线。
实际过程中,众筹平台的服务费用选项位于筹款页面最下方,相关内容字号往往较小,湮没在众多信息之中,极易被捐款者忽略,不仅存在道德风险和商业模式的经营风险,更涉嫌侵害用户的知情权和公平选择权。
众筹平台涉及筹款性质,服务费的确定和收取不能仅靠市场自动调节,企图“无为而治”达成行业自律和共识,需要行业内平台和专家一起商定收费费率,民政、金融、市场管理以及卫健委等多个部门协同发力,迅速出台相关立法,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对行业的约束力,促使平台朝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对于众筹平台的建章立制也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为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也为相关企业划定法律红线。
岂能“想收就收”
□汪昌莲(公务员)
大病筹款平台顶着“公益慈善”的光环,实际上却是一种商业服务,在公益和商业边界间,寻找生存发展之道。免费的服务方式,不足以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对平台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救助作用形成掣肘。通过收取服务费,能够维持合理的运营成本,保证平台正常运营下去,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不明不白收费、甚至乱收费。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平台默认收取“支持费”,用户不仔细阅读规则就会被多扣款。除了从捐款方收“支持费”,也有平台从筹款人募集到的款项中抽取一定费用。如水滴筹除此前第三方收取的0.6%支付渠道费之外,对每笔筹款收取3%的平台服务费。至于平台收取的服务费用在何处,更是一笔糊涂账。
可见,筹款平台服务费,不能“想收就收”,还须行业标准支撑。首先,应通过修改《慈善法》等法律法规,将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纳入监管范畴。同时,可以参照现行基金会管理费标准,设立合理的行业服务费标准,从而促使行业良性持久发展。特别是,大病众筹平台收费应阳光透明,定期公布费用收取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换言之,只有大病众筹平台信息公开透明,真正让受助对象获益,才能广泛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营造人人关爱、人人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