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我要到泉州五中工作之前,听人说她是一所积淀深厚、“藏龙卧虎”的名校,我也没有想太多,懵懵懂懂进了学校,懵懵懂懂上了讲台,开讲起来,自我感觉还不错。我也就这样心安理得,日子过得恬淡而平静。
不久,学校举行教职工书法作品展览。展厅里,林校长浑厚大气的颜楷“高掌而远跖,闳中而肆外”,物理组王老师古拙典雅的篆字“不走寻常路,难得逆向思”,职员组小张婉转流丽的隶书“此心安处即是乐也”,特别惹眼;还有好多作品,细看之下,水平都很高,它们并非书法教师的“专属”,学校很多教师也泼墨挥毫,在这里展示才艺,这着实让我大感惊奇!
当我看到丁明镜老师的行书条幅“曲江观涛沧海观日,灵岩听雪惠山听松”时,那种震撼,至今犹悚栗不已。丁老是语文教研组组长,我后来知道,他是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另一幅作品“经书易得,名师难求”,引起我的好奇和思考,“名师”是什么样的老师?又为什么“难求”呢?
当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虽不更事,却也有些感触了。我有心“安其学而亲其师”,看起来,这“师”就在“咫尺”啊。
于是,我以求字为名,登门拜访了丁老。坐定之后,我说明求字的来意,用了“斗胆”这个词。丁老随口说:“斗胆的‘斗’字,可以形容小东西的大,也可以形容大东西的小。前者如斗胆,后者如斗室。今天,你挟‘斗胆’,进了我的‘斗室’,是吗?”丁老开口不离本行,说话风趣逗人啊。随后,他铺纸濡墨,写了“博学文雅”横幅送给我,并说:“作为泉州五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博学,必须文雅。文质彬彬的‘文’是外表,要文雅;‘质’是内涵,要博学。作为语文组长,我希望大家都能这样。是所期望焉。”
除了丁老师,在当年的语文组,令我仰之如山斗、时至今日仍留有深刻印象的老师,还有很多。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的气度,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老师,再一看就知道是泉州五中的老师。他们既平凡又不平凡!
在五中名师们的熏陶下,我终于明白了,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饱学之士,他的课堂也必须是“饱满”的,如长江来汛,东海碧波里的黄鱼;如夏风热吹,江南水田里的稻穗,他才有可能成长而为名师。那为什么名师就“难求”了呢?我妄揣,可能是说,走到“饱学”这一步已经不容易,能进而成长为“名师”的也就不会太多,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
作为泉州五中的语文教师,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对于语文这门“学问”,我总怀着敬畏之心,敬其“高尚”,畏其“沉重”,惕惕励励,藏焉修焉,再也不敢“自我感觉良好”了。至今每思及此,仍心有惴惴焉。
斯是名庠,惟师德馨——谨以此文献给泉州五中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并以怀念语文教研组师范堪风的老前辈们。
(许谋炳,泉州五中退休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