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校园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5月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作品名师点评

本期名师

黄锦顺,南安一中语文教师,南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校园文苑

南安一中文学社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一影、吟诵弹唱、唇枪舌剑、墨川书法、诗词创作、研学思行、创新作文等活动赛事精彩纷呈。校园刊物从《一中青年》《德育园地》到《一中少年》,从《南山笋》到《馨竹》《启航》,创作样式及载体丰富多样,校园文学蓬勃向上,学生作品屡获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佳绩,成果斐然。

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

□张达伟

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都是时代发展的印迹,共同体现着人类对知识与理性的追求。我们原本不需要在二者之间划出界线。虽然它们传播知识的媒介、广度、深度以及受众人群等均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读书学习方式,且二者正逐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就便捷性而言,纸质书大多体积大,便携性低,更有甚者拿起来如同一块砖头,携带阅读较不方便。单从这一点看,数字阅读远胜于纸质阅读,一把手机,手中一握,往口袋一放,就可以携带成千上万本书籍。而且借助各种软件工具,查阅资料时,远比翻书来得更快。再者,数字阅读了解当代信息更为迅速,更能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从环境保护、成本等方面来说,数字阅读也是胜过纸质阅读的。因为摆脱纸质这种载体依赖,也就降低了对纸张、油墨等资源的需求,更顺应低碳时代潮流,更有利于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当然,并不是说数字阅读毫无不足,且不论数字阅读暂时都是碎片化阅读,单就长期的数字阅读有损视力健康、容易造成近视等问题,就让许多读者烦恼不已了。同理,纸质阅读也并非毫无优势,相反,纸墨字香、批注圈画、翻阅参照札记等传统优势,是目前数字阅读暂时无法企及的。就目前教育生态而言,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课堂、课本、作业、练习、考试等纸笔传统,似乎,捧书而读,大多数时候都比拿着电子产品阅读时,更加容易专注。这也许是因为手捧着书的时候,似乎更容易触碰到隐藏在内心与隐藏于文字中的文化共鸣,同时也自然屏蔽了其他软件或媒介的干扰。纸质阅读,除了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习得,更多时候呈现的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兴趣爱好的呵护。

换一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数字阅读?因为阅读的存在意义,不止于追求知识。为什么纸质阅读并没有被淘汰?因为它的意义,也不止于追求知识。求知、养性等共同的目标,成为二者并存发展的时代特色。

所以,在我看来,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千秋。为了让书籍的理性之光更加璀璨,我们难道不应该扬长补短吗?各取之精华,又弃之糟粕,让二者共存、融合才是最佳的选择。

(作者系南安一中高一年学生、南山笋文学社社员)

黄锦顺点评 文章不偏不倚、中道而行,也许对阅读方式有所偏好的人,会觉得文章只是浅浅而论。但就“阅读”行文,理性思辨点燃求知之光,引人思考。

村中一人

□苏倩倩

似乎每个村落,都有几位老者,未必见多识广,但却深谙人情世故;未必饱读诗书,但他们所经历、所知晓的,却是一纸文凭无法概述的。我们村里就有这么一位老者。

这里,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也没有意蕴深厚的名胜古迹。只有青瓦朱檐,小桥流水,和带有烟火气的小店。

记忆里的他,一套灰色的中山装,不新但干净。那时,即使在冬天,他也只穿拖鞋,那双脚,像老树的树皮,古铜色,干枯粗糙。

他常来我家。遇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在小院里放一张茶几围坐闲谈或一起发呆。没有话题时,他会半仰着头,微眯着眼,边品茶边享受阳光。这样的画面并不罕见,我有意无意间都能看到这类光景。儿时的我,只觉得高深莫测,后来才明白,这是饱经风霜后的闲适,是几经磨难后的岁月静好,是朝阳渲染大地的祥和。

我和他交流不多,一是没有话题,二是听不懂他讲的话,但他的话,总让我深思。

有一回,他来找我父亲,但是家里只我一人。当时我在拖地,他就在书架旁翻书。客厅里很安静,还有他轻轻的读书声。良久,他开始同我说话,问我高中在哪读,什么时候开学,我一一回答。他感叹道:“读书好哇!你父母这么精心培养你们姐妹,可要好好珍惜喽!哪像我们以前看书识字都很困难……”他又半仰着头,看向远方,像是在回忆往事。

我不了解这位老人经历了什么,他就宛如一厝低矮的老房子,肃立村里,纵观世事沧桑。

老人有两处房屋,一处是自建屋,一处是低矮的土房子。那座土房子的前门,挂着一张金色的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毛泽东革命红色基地”几个大字。当这座土房子与这位老爷爷的影像重叠时,似乎有了某种契合点。

儿时的我,一度怀疑真伪,这样破旧的、安静的、没有特殊意义的小村,竟有红色印迹?长大后,在村里族贤的多次介绍下,才确认这座老房子,真的是红色遗迹,是受地方政府保护,也是村里老人乃至长辈们最最珍视的。

居家学习期间,往常热闹的村子,沉寂了许多。老人作为村里的主事之一,就到村口马路边守着路口,提醒人们戴口罩、少出门等,有时一坐就好几个小时。他自然不会闲着,常常捧一本书品读。我想,他仍会边看书,边读出声来,那声音,虽日月浮沉,在通衢大道上传扬着、消逝着,然后在人们的心中时时回荡。

(作者系南安一中高一年学生、南山笋文学社社员)

黄锦顺点评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作者心中的乡土情结、红色基因流转笔端,虽只冰山一角,但凡从泥土地里走出来、在阳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人,见字动容。

名师指津

求学时,恩师教诲“一以贯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书读百遍意自通”“求静翻书时”“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愚虽不能及,心向往之而力行不辍。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民生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法治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财富
   11版:金融/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特别报道
   19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0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1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作品名师点评
我所深爱的土地
青春是一本书
佳段选读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