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真水无香,然其润泽之处,无不飘香。
有幸在五中度过了我的初中三年,现迈入高中部迎接崭新的三年。桂坛于我而言,是根,更是远方。
三年前我借助乐器特长有幸被编入五中交响乐团,成为一名真正的“五中狼”。三年的迎曦而出、沐星而归,我在暴雨倾盆的操场上踢过球,在吴长榆大楼的教室里唱过歌,尝过散落满地的龙眼,品过天桥上芒果味的风,在孔子像旁来往,在田径场上挥汗,也躺在草坪上数过星星,赏过很美很美的朝霞与落日……如此这些,都让读书之外的心灵有枝可栖。
五中这位一百二十岁的“老人”给予我许多,但若问对她最大的感激是什么?我想,兴许是她全心树人的态度,是一个生活共同体所创造出的感动,一代五中人骨子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信念,或是一股求实进取、追求卓越的力量罢!我不清楚,但这一定不仅仅来源于知识的传授,且因她成就了学子人格的“青春”和精神的“活着”。
我入学后第一次哭得稀里哗啦,是因语文老师的调班。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多才多艺、心胸宽广的人,上课时幽默风趣,下课后也平易近人。那晚,他手捧一大束花在教室里与我们道别,他应该讲了些什么,我全然没听,光知道哭了,讲台桌下是几十双泪涔涔的眼。这件事十分难忘,因为童年感情真挚不会骗人,我真切感受到:他正投入着自己,拥抱着五中。
后来我听过许多老师的课,五中实在不乏像他这样的老师,不乏这种教书育人的大爱。“五中”二字,被积淀了知识的浩瀚与爱的深沉。
我理解的五中是:五育并重,集中于一人。从初中社团的星星之火,到高中各式的社团纳新和比赛;从静谧的释雅山到生机盎然的桃花山:五中不仅适于读书,也追求学生个性的延展。与桂坛巷里朴素的烟火味不同,新校区更多的是突破自我的选择和创造青春的机会。五中追求的不是没日没夜的苦读,而是文娱的理想结合。它本身已是一种舒适的生活,而并非“舒适生活前的准备”。
一代代的教师学子,用脚步丈量五中的长度,以人梯搭建五中的高度。广阔的舞台,不同的选择,孕育出多向的价值。五中成就老师们的价值,老师成就学生们的价值,学生迈出校门,将价值播撒世界的时候,五中便成为一种价值。
也许五中的伟力,就在于其以人为本、尽物之性的至诚。校园里的面孔在变,历史在被续写,而依然如故的,是一百二十年间五中精神与文化的薪火相传。
染于葱茏之学识,感于繁盛之师德,索乎细微处树人的木本。我坚信,新一代的学子,也会以此辈青春,接跑桂坛韶华之火炬。
感恩真水有源,真源无味,默默流淌而就人芳香。
(曾子婧,泉州五中初中2021届优秀毕业生,曾为学校交响乐团、田径队成员;现就读于泉州五中高一年。)
征文启事
即日起至6月30日,欢迎泉州五中校友、师生及关心五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以学生、老师、校友、社会视角,以散文、随笔、新闻报道等文体,解读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讲述校园故事,记录对学校建设及发展变化的感受,回忆恩师风范、师生情谊、同窗情谊,抒发校园情怀等。文章800字左右。配个人生活照。文稿将择优选登于《泉州晚报》,同时刊载于泉州通APP和泉州五中微信公众号。所有来稿将择优集结入编校庆纪念文集。投稿方式:邮箱:qzwz2022@163.com 联系电话:0595-2988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