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都市·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5月1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产业工人技能强 助力发展信心足
今年2月底举行的首场技能竞赛
(张九强 陈淑华 摄)

敢于创新、技术过硬的福建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人陈海伟、陈艺杰,是市总工会命名的“泉州市好师傅”,多年来传帮带该公司的近50名技术骨干提升技能水平,支撑了企业的创新稳健发展。让职工边上班边提升、既当工人又当学生,是市总工会围绕我市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推行的“二元制”工匠型产业工人培育模式之一。聚焦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市总工会今年继续多措并举,推行产业工人提素工程和建功工程。

按照“抗疫助企·工会在行动”系列行动方案,今年内,市总工会拟打造不少于30家民营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点。卡宾服饰(中国)有限公司是该示范点的申报单位之一。前不久,该企业对车间的自动化设备进行升级,通过吊挂实现车间到车间、楼层到楼层的全自动运输,并对总检站位进行改造,实现成衣检验“不下架”。为了让传统制衣匠与新型智慧工厂“同频”,该公司已举办多场车间岗位练兵活动,组织班组长、技术骨干学习数据传输、实时监测、AI算法等数字技能,接下来将建立“竞赛+培训+创新”机制,提升整体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化时代,传统产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亟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根据“提素工程”安排,工会组织将推进创新“五级竞赛层次+五大竞赛拓展+五项保障措施”的数字经济竞赛模式, 以赛促训、以赛赋能,助推产业工人以过硬的技能水平建功新时代。目前,我市数控、纺织、高端陶瓷等产业200多场“智改”技能竞赛有序进行中,全年拟举办基层技能竞赛1000场次以上,县级技能竞赛60场次以上,市级技能竞赛30场次以上。

在搭建竞赛平台之余,市总工会今年继续实施“万名名师带高徒”匠心育人计划,让广大职工“学习在平时、提升在一线”。其中将在我市数字经济产业链创建、提升106个省、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数字工匠工作室”50个,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目前,已培育、命名“数字工匠”78名,建设“数字工匠工作室”24家,打造六型“数字工匠班组”50个,广泛分布于我市数字经济领域,数字工匠人才团队活跃在“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生产一线,为助推民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李亮 许志馨

奋斗新征程 当好主力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都市·社区
   04版:专 版
   05版:都市·市区
   06版:都市·法治
   07版:经济·产业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综 合
   12版:旅 游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预付17.9万元购买私教课 教练却突然离职
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
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
产业工人技能强 助力发展信心足
帮扶孤寡见义勇为英雄入住养老院
百崎乡:推进爱国卫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