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 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5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绘一片中华文明的绿荫
□刘小兵
《树梢上的中国》
梁衡 著
商务印书馆

近读全新增订本随笔集《树梢上的中国》,深为梁衡汪洋恣肆的书写所折服。在当代作家中,梁衡的生态散文可谓独树一帜。他常以游记的方式,状物抒怀,慨千古兴亡,道悠悠历史,在尽力挖掘草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之时,亦以饱满的诗心,尽展作家浓郁的人文情怀,尤善在纵横捭阖的哲思中,留下他对绿色文明的思考与呼唤。修订后的《树梢上的中国》,新增了《徽饶古道坚强树》《徐霞客的丛林》《来自天国的枫杨树》等11篇力作,视野更加开阔,对绿色文明的思考也更加深邃,思想容量更显丰沛而饱满。全书以作家游历山川为主线,本着田园调查的务实精神,通过寻访20多棵古树古木的生长史,钩沉出华夏大地蔚为壮观的文明史和奋斗史。梁衡不写山川的秀美,不道景色的迷人,更不提浸润其间的沉醉,偏偏以散落各地的人文古树为题,采撷古树及其背后动人的历史与人文故事,组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森林”景观。这里有中华活化石之称的三千多年树龄的老银杏,有守护万里长城凛然一身正气的红柳,有项羽故里沉郁挺拔的青桐和古槐,还有在老一辈革命家倾力保护下幸免于难的重阳木。这些天南地北的古树,就像一个个巍然挺立的地标,无声地叙说着一段段斑斓的历史,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兴旺;悠悠年轮,更以其清晰的印记,镂刻下古老中国的沧桑巨变。

曾记否,老银杏树下,当年齐桓公的威武霸气,管仲的足智多谋,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消弭,透过历史的风尘,依旧闪耀着安邦的智慧光华。长城边的红柳,看似貌不惊人,却在风雨中、电闪雷鸣里,以柔韧的身躯,织成了一道道刚强的“树网”;更有那背后一个个无名英雄,用自己无悔的付出,书写着守护民族图腾的执着坚韧。梁衡通过写这些树,串联起中华历史中的吉光片羽,并以史为喻,阐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诠释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民族气质,最终用浓墨重彩的大笔,勾勒出一幅五光十色的树梢上的中国画卷。春秋争霸,乌江之刎,收复新疆……这些难以忘怀的大事记,王羲之、郦道元、左宗棠……这些爱树护树的历史名人,在他的笔下,无一不鲜活,无一不光彩照人,梁衡用树的奇崛和伟岸,绘成了中华大地上最美的一片绿荫。

令人敬佩的是,梁衡为了捕捉这些千年古树的神韵,近年来一直行走于天南地北。他以观树、写树、爱树为己任,从参天的大树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体悟到了“像树一样活着”的深刻旨趣。行走与记录间,他也在不断地思索,人与树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种精神关联?当他目睹到那些与石共生,在艰难而贫瘠的土地上默默生长的合抱之树时,不由惊叹地写道:“生命这个东西总是在拼搏、砥砺、奋斗中才能擦出火花,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其实我们人生,也在时时追求这种完善。”而当他看到某些古树被人残忍地伐倒,孤零零地躺在荒郊野地上时,强烈的生态意识,又让他心情无比沉重。他不无忧虑地感喟说:“某些人总是看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树却不同,它除了供人物质享受外还帮人记录历史、寄托精神。可惜我们目光太浅,只讲实用,对树用之则植,不用则弃。”梁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道出了人与树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人深思,更让人警醒。

作家认为,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历史坐标,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在我看来,保护好每一棵古树,就是续写生态保护的新篇章,摄下一帧帧树梢上的中国剪影,不忘曾经的苦难,展现历史的辉煌,更是在续写新时期中华文明的不朽荣光。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法治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旅 游
   12版:综 合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 新悦读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绘一片中华文明的绿荫
每日佳句
“六同”之谊
读书人的“居心地”
于生活中孕育精神的高贵
《叩 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