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谢曦)海漂垃圾面广、点多、易随洋流漂移,如何改变耗时费力的传统监管方式,提升治理效果呢?近日,市生态环境局运用无人机开展全岸线航拍,并通过数据分析构建海漂垃圾治理形势“一张图”,建立问题台账清单,督促属地责任单位逐项落实整改、交账销号。
“泉州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500公里,有晋江、洛阳江等大小入海河(溪)流7条,采用传统方式治理海漂垃圾,往往事倍功半。”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我市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构建“海—陆—空”立体智慧监管网络,通过“岸上盯、天上巡、云上管”等措施,提升监管效能,逐步实现海漂垃圾从“治理”向“智理”转变。
为确保海漂垃圾及时得到清理,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在我市滨海旅游景区、渔港码头、海洋保护区、入海河口等重点岸段布设了15套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只要在电脑上打开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智慧监管平台,我们就可以随时察看惠安青山湾、晋江金井塘东等15个岸段的实况。”该工作人员介绍,通过24小时AI智能监控、高清视频识别抓拍,一旦发现海漂垃圾堆积,系统将立即通过微信小程序,给属地海上环卫机构推送预警信息,经环卫人员现场核实后,即可迅速清理,并通过系统反馈整改情况,实现海漂垃圾点对点精准治理。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推送预警信息50多条,由此发现并清理海漂垃圾逾1000吨,覆盖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岸上盯”的同时,遇到肉眼难及的海岛、嶙峋的礁石,无人机就派上了用场。继去年以人工排查方式开展“海域海滩海岸垃圾攻坚整治行动”之后,今年我市借助无人机进行全岸线航拍,采集海漂垃圾问题突出岸段、主要垃圾类型、垃圾覆盖面积和密度等数据,极大提升了效率。“目前,我们已把问题整改任务清单下发到沿海各属地政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海漂垃圾清理整治工作。”该工作人员说。
为了提升监管效率,我市生态环境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电脑上都装载有“生态云”平台。这朵“云”里汇聚了各类生态环境要素和监管信息,通过平台可实现对海漂垃圾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相关数据的动态分析,实时调度、精准管控,破解海漂垃圾监管海域范围广、监管人力不足等难题。除此之外,群众发现海滩垃圾未及时清理等问题,还可以通过“泉州12345”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随手拍”栏目进行反馈,织密海漂垃圾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