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海而居,以海为生,饱含“爱拼敢赢”精神的泉州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留下了海洋文明的遗迹;秦汉之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土著闽越族人便“以船为车,以楫为马”驰骋海上;魏晋南北朝,泉州已有“大舶可通海外”;五代以后,中国海外交通史上最显著的发展乃是“泉州时代的到来”;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令泉州成为世界最繁华的经贸区所在……而舟船作为泉州人征服海洋、追逐梦想的载体,在“海洋史”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记者 颜瑛瑛 文/图
福船的前世今生
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素以狩猎、捕鱼为生,并善于在河川海道中行舟驾船。福建密布的河网和曲折漫长的海岸线,使闽越人很早就懂得造船与航海活动。早在公元6世纪,就已经有泉州与南海国家友好往来的文献记载,而到唐代,更是发展成为我国四大港口之一,“市井十洲人”的诗句就是这一时期泉州港市繁盛的最佳体现。五代时,泉州在闽国“招来海中蛮夷商贾”的国策治理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海外贸易的需要,也促成了地方造船业的兴盛。
有宋一代,福建沿海的四个州、军都有造船工场,“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泉州本地也有“每岁造舟通异域”的说法。宋人漕运总管吕颐浩在给宋高宗上的《论舟楫之利》的奏折中就做了如下论断:“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又次之”,可见福建海船在当时海洋航运中的地位。
“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远洋木船的统称,这种船型坚固、适航性和耐波性都十分优良,所以在明清两代,不论是水师战船还是出国使船,均以福船为首选。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驶向西洋各国,途经太平洋、印度洋,还要去波斯湾和东非沿岸等深水海域,他们所乘的便是福船。元代蒙古大军东渡日本,南下占城,所用战船也多由福建领造。而后来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其刺桐海舶船队据传也是在泉州修造出洋。
船首刻狮头有寓意
尽管福船在我国的船舶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学术界有关福船的研究似乎较为薄弱,有关福船的历史资料也十分欠缺,在我国研究船舶史的相关著作中关于福船的结构与特点都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因此也给福船上一些传统造型和装饰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比如“头狮”,也就是船头上的狮头形象。
在一些史料照片中,福船船头常雕刻或画有虎头或狮头形象,据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春来介绍,泉州人习惯称之为“虎头牌”或“狮头牌”,因古人将虎或狮子视为百兽之王,在船头刻上虎头和狮头,是取“镇海、辟邪之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船头神兽是古代的瑞兽,龙之九子之一——狻猊,而一般的造船工匠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传说中的动物,所以用更通俗大众化的“狮”来称呼它。
虽然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福船船头装饰虎或狮这两种兽首的区别,但民间有一种说法,战船的船头多刻画虎头,因虎是中国传统动物,而商船的船头多刻画狮头,这或与狮子是“外来物种”有关,古代泉州多与阿拉伯、波斯、锡兰等国贸易往来,而狮子的形象在这些国度的商贾们眼中或许更为亲切。
除了“头狮”这一称谓,福船上还有一处构造与“狮”有关,即福船船头上有一阁楼,前面甲板称“头狮坪”。由于船头雕刻神兽之后,可能遮挡住行船视线,因此会造一座阁楼作“瞭望台”用,“头狮坪”便是阁楼前方空地的称谓。
不管是在海外贸易史还是古代船舶史上,泉州福船的造船技艺都占有一席之地,1984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参观泉州宋代古船之后,曾盛赞“这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福船古船模型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永久收藏。当年古船上的“安澜海国”“顺风得利”等等美好寓意的图案、造型等也被视为平安顺利、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