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坛三年,城东三年。我在五中度过了特别的六年时光。
记得2014年盛夏,我爸爸去学校参加新生家长会。回来后,他递给我一本《论语》。“学校说,暑假要背完。”
不是吧!我是个非常排斥背诵的人,曾经都是老师放学留下来盯着我背,我才肯背的人。但是那个暑假,或许是出于入学前的期待,我一丝不苟地背完了《论语》。
那时是当成个任务来着,毕竟入学后也要测验。想不到七年后的现在,它竟在我的大学课堂上派上用场。在大学通识课上,我用英文探讨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也是这样的学习经历,更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经典文本要传诵,古城建筑要保留,闽南语要继续说。
我特别喜欢读历史,喜欢那些看得见的历史,也喜欢那些看不见的历史。知道泉州五中创始于清朝,但不一定会知道桂坛这片风水宝地曾是施琅的后花园。知道城东校区2013年启用,但不一定会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土地。沧海桑田,每一片土地都能有光明的前途。
回望这六年,我遇到了许多很有魅力的老师。难忘于爱娟老师的国际形势分析,难忘于蓉蓉老师的闽南语妙用,难忘于曾丹老师的好书分享(我真的很后悔中学时期没能多读些书,望学弟学妹们把握好光阴,利用好图书馆)。忘不掉亦师亦友的雅方老师,忘不掉托福高分的茹茵老师,忘不掉一直鼓励我的慧玫老师。还有三位外教,Marie、Stephan和Kevin,谢谢他们圆了我想拍微电影的梦想。还有很多老师没法一一提及,但是他们的每一句教诲,我都还记得。
教育的意义在于什么?柏拉图说,我们都是被枷锁绑住的囚犯,封闭在黑暗的山洞中。我们只能看见世间万物在火光照射下的投影,从而认识一个不那么真实的世界。而接受教育,桂坛三年,城东三年,正是让我一步步挣脱枷锁,走出山洞,逐渐看到山洞外更加真实的世界的过程。或许洞外有洞,大学毕业,或是紧接着的每个人生重要历程后,我又会走出下一个洞穴。但是每段经历都必不可少,都有它独特的美和令人难忘的地方,正如我那年中考作文题目所说的,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黄翔堃,2017年毕业于泉州五中初中部,2020年毕业于泉州五中国际部。曾为校交响乐团单簧管乐手。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
征文启事
即日起至6月30日,欢迎泉州五中校友、师生及关心五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以学生、老师、校友、社会视角,以散文、随笔、新闻报道等文体,解读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讲述校园故事,记录对学校建设及发展变化的感受,回忆恩师风范、师生情谊、同窗情谊,抒发校园情怀等。文章800字左右。配个人生活照。文稿将择优选登于《泉州晚报》,同时刊载于泉州通APP和泉州五中微信公众号。所有来稿将择优集结入编校庆纪念文集。投稿方式:邮箱:qzwz2022@163.com 联系电话:0595-2988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