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近日报道,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与消费的日益复苏,时下广州、南京、郑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夜市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消费场景。比如在广州每晚8点以后,多辆私家车在便道上一字排开,后备厢内摆着服装、玩具、饰品、咖啡等商品,这种新兴业态有个响亮的名字——“后备厢集市”。
其实,在笔者生活的小城,近年来在繁华的街巷中,也有不少私家车车主利用后备厢摆摊售货的,只不过零零碎碎,规模比较小罢了。每当夜幕降临,便道上就会出现一些开着私家车练摊儿的主儿,利用掀开的后备厢摆摊卖货。这种“流动的小店”确实很方便。笔者也曾一度有过用后备厢练摊儿,做兼职补贴家用的打算,但总感觉这属于违规占道经营,所以就一直不敢轻易效法。
没想到“后备厢集市”这一新型的消费场景,如今在许多城市越来越火了。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各地的消费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弱趋势。为扩大消费,增加城市经济的活力,各地对于城市夜市场“后备厢集市”的现象,由过去的“不允许”,到后来的包容接纳,乃至现在鼓励和倡导的程度——有一些城市已经计划将“后备厢集市”打造为城市标杆性的消费场景。这是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城市管理观念的转变。
掀开后备厢,小车秒变“摊位”,一辆车就是一家小店,后备厢就是店家的仓库兼柜台。与商铺相比,没有摊位费,经营门槛低,而且与传统的地摊夜市相比,更灵活、更方便。只要有辆私家车,就可利用业余时间出来练摊儿,既能增加一点额外收入,补贴家用,还可以为城市的夜生活增添烟火气,实现个人与城市共赢,何乐不为?
当然,“后备厢集市”,也不能影响交通,影响居民休息,更不能污染环境、产生噪音、留下安全隐患。但这些方面,可以通过城市管理部门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和措施,规定好经营的地段、区域、时间和数量,通过精细化的服务,达到既红火又有序,既热闹又不过分吵闹的效果。一句话,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切实把握好“度”。
“后备厢集市”可以撬动城市的夜经济,为城市的夜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受疫情影响,在稳经济、保就业、促消费的语境下,相关部门应转变观念,做到规范管理、健康有序、保证安全,在不影响交通及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后备厢集市”不妨多多鼓励和大力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