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文体旅融合,晋享美好微生活。”晋江2022年文化体育旅游节近日正式启动,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里将策划开展十大系列主题、65个项目、300多场活动,提振行业发展信心,增强文化体育旅游市场活力,助力市场恢复和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打响“大美晋江”品牌。
当前,晋江正处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文体旅产业作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前景无限、大有可为。今年,晋江制定出台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高效整合、科学配置全市文体旅资源,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并首次将“文化旅游节”提升为“文化体育旅游节”,让文体旅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加快打造全国赛事名城、闽南文化保护核心区及旅游目的地。
惠民为先
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为晋江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方式的新成果,晋江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近日正式开放。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由晋江博物馆原一层会议中心区域及周边场所重新改造建设而成,分为文创商店、露营咖啡、青少年研习所及多功能活动中心等4个区域,开展文化演出、旅游咨询、研学体验、文创研发等服务,并植入“文化露营基地”的理念,以“创意生活”的调性打造城市文旅“微休闲”的复合空间。
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晋江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可以让广大游客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周边的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戏剧中心、科技馆等文化空间,串联起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的“三分钟便民生活圈”。
近年来,晋江持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晋江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戏剧中心打造成城市文化地标。同时,建设晋江文献馆,布设3个视障文化阅读空间,培育来旺良品堂闽南书屋2个新型文化空间,让文化场所“处处可去、人人可及”。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文化演出,在本次晋江2022年文化体育旅游节上,策划生成精彩纷呈的“激情晋江·乐动夏日”系列文艺演出,包含晋江第16届南音演唱节、“五福进万家”群众歌唱比赛、“大美晋江”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潮起五店市”2022庭院音乐节、“田野之声”梧林草地音乐会等。其中,晋江第16届南音演唱节共有29个团队600余名演员参演,以“沉浸式”方式走进4A级旅游景区五店市传统街区举办,与市民共赏、与游客共享。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接下来,晋江将积极探索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新时代艺术表达方式,尝试“跨界融合”和“错位整合”,推动市属专业文艺院团以多种形式参与旅游演艺项目,鼓励发展中小型、主题性、沉浸式、定制类演艺产品,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深挖潜力
激发文体旅市场活力
近日,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与晋江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晋江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省属国企与地方县级政府合作的新样板。今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将充分整合旅游引流平台,定期就晋江的“晋江经验”、文化遗产、工业商贸等资源策划主题旅游线路,组织“过夜游”游客到晋江开展旅游活动;挖掘晋江山体、滨海资源,整合国家A级景区、文化遗产点、闽南建筑群等资源,引入合作伙伴,在晋江投资建设旅游、研学、酒店等文旅相关项目,共同打造文旅活动IP。
作为“山海协作”典范,近日晋江与上杭县、长汀县签订文旅合作协议,联合推出“畅游山海闽西南”旅游精品路线。今后,三地将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深度研发三地旅游精品,围绕“畅游山海闽西南”,策划推出“畅享山海风光”“追寻红色记忆”“相约快乐研学”三大主题旅游线路,每年共同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旅游节及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推动三地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为丰富文体旅产品供给,接下来晋江将做深以“晋江经验”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做强以“世界遗产”为引领的文化旅游、做大以“高端赛事”为支撑的体育旅游、做足以“晋南岸线”为依托的滨海旅游、做特以“品牌之都”为重点的工业旅游、做好以“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多元旅游。
此外,晋江将全力激发文体旅消费潜力,延伸文体旅消费链条,推动发展主题咖啡餐吧、复合型书店、沉浸式剧场以及文创体验等休闲消费业态;繁荣“文旅商圈”特色经济,拓展五店市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效应,打造万达五店市特色商贸夜间经济聚集区;做大做强“大美晋江”惠民舞台,鼓励各类演艺机构进驻旅游景区及演艺场所,发展街头艺术表演,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创新保护
打造“非遗+”新型模式
作为集中展示晋江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市级综合性主题馆,晋江非遗馆近日在晋江文化中心一楼正式开馆,以“人文记忆、璀璨晋江”为主题,集展览、研习、互动体验于一体,全面展示晋江丰厚文化底蕴和非遗资源,以及非遗保护的成果。
目前,晋江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项,其中世界级4项、国家级7项、省级6项。为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当前晋江积极探索打造“非遗+”新型模式。
打造“非遗+阵地”体系——晋江以建成一个市级综合性非遗展示馆、评选第一批10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核心,构建“1+N”非遗阵地体系,其中首批非遗传习所覆盖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7个镇街,彰显活态传承这一非遗保护核心,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打造“非遗+工坊”模式——今年晋江将启动非遗工坊遴选认定工作,引导鼓励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非遗技艺活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开发“非遗+研学”模式——晋江以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统手工面线(后坑)等传习所为依托,打造磁灶窑、潘山庙宇木雕等各具特色的非遗研学基地,将非遗文化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强化非遗宣传展示和坚定文化自信。
探索“非遗+旅游”模式——晋江组织高甲、木偶、南音等非遗项目定时定点进景区、文化街区开展表演、展示,活跃文化氛围,丰富街头文化供给;同时,打造非遗项目体验化,并融入“大美晋江”深度游、“亲子研学”陪伴游、“海丝人文”体验游等精品旅游路线,促进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服务业有机融合。
探索“非遗+购物”模式——晋江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晋江伴手礼专卖店的培育,推动非遗产品参评“一座城市的心意”晋江伴手礼,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加大创新研发,鼓励灵源万应茶、美琼肉粕、深沪冰饼、灵水菜脯等产品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
(记者黄祖祥 许雅玲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