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清源·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6月29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关心蔬菜与粮食
□林 颐
《蔬菜史话》
史军 著
中信出版社
《中国的蔬菜》
张平真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受疫情影响,蔬菜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作为一个书虫,与蔬菜有关的书籍,引起了我的注意。

读了张平真的《中国的蔬菜》,我才知道,常见的蔬菜原来有那么多叫法。比如:苦瓜(锦荔枝、君子菜)、紫苏(水状元)、佛手瓜(福寿瓜)、蕨菜(吉祥菜)、豆芽菜(如意菜)、竹荪(裙衣姑娘、虚无僧蕈)、芜菁(诸葛菜)、甜瓜(邵侯瓜)、菠菜(雨花菜)、刀豆(挟剑豆)、酸浆(洛神珠)、茄子(落酥)、姜(炎凉小子)、黄花菜(忘忧、疗愁)……

看名字,仿佛就有很多故事。比如,大白菜。一叫出口,就觉得肥嫩可爱,北地居民走廊挨挨挤挤的冬藏,百姓桌上常见的那一碗菜汤,热腾腾的烟火味道。而在古代,它叫“菘”。南北朝时,齐明帝朝中书郎周颙辞官隐居金陵钟山。甘于清贫,素淡度日。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寥寥数语,婉约贴切,已成诗,可入画。

我对中国蔬菜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接着阅读了史军的《蔬菜史话》。史军一直在做博物方面的普及,写专栏、做演讲、录音频和vlog,所以,《蔬菜史话》的文风要比词条解说类的《中国的蔬菜》有趣些,更口语化,更具故事性。

比如,史军说茭白:从粮食处“下岗”,在菜摊儿上“复工”。史军这句概括形容就是很到位啊,让我忍俊不禁。茭白在古代叫“菰”,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周礼》等古代典籍里,古人把菰列为与稻、黍、稷、麦、菽“五谷”并列的第六谷。后来,因为菰的产量太低,不容易采集等特点,它就被“主流粮食作物团队”抛弃了,到了后来,菰黑粉菌寄生的菰形状发生了一些改变,以蔬菜的身份重出江湖。

这样的讲述,挺有趣吧?这本小薄册子字数不多,涉及内容多,谈及蔬菜的起源与演变、国家政策变化与蔬菜种植的推广、气候条件影响农业和社会发展、美洲作物在明清时进入中国,各种专题科普野菜和园蔬的区别,还谈到了几种蔬菜烹饪的做法等等,显得有些零散,史军的性子有些随意的吧?我们就放松地翻翻,了解一些常识,挺好,这本书配了很多蔬菜彩图,作为休闲阅读,也不错的。

关心蔬菜,说到底,就是关心“吃”的问题。在《每天都要吃蔬菜》里,卷心菜、土豆、白萝卜、蘑菇、胡萝卜并列上阵,作者用这5种常备蔬菜和40种时令鲜蔬,变幻出一道道清爽又美味的蔬菜佳肴。这类步骤清楚、过程直观、容易上手的实用图文册子,真是厨房“小白”们的福音啊。

今年,兴起了一种潮流,就是阳台种菜。我居住的小区里很多邻居已经这么做了,纷纷用泡沫箱或大花盆,盛满种植土壤,撒下种子,有些收成不错,有些差强人意。怎么办呢?书本知识还是有用的吧。输入关键词,出来很多,菊香彩页社的《阳台种菜》、朴熙兰的《我的幸福农场》、饭塚惠子的《阳台种菜全家够吃》、藤田智的《最详尽的阳台种菜教科书》,这几本得分和评价较高,估计是可以的。

这系列“阳台种菜”的书,我没看,我用不着哦。我们乡下的院子,长年种着几株果树,剩余的空地种着油菜和小青菜,还有藤蔓挂着丝瓜,几个大花盆垂着小红辣椒,另有花盆种着小青菜,这些都是我婆婆在料理的,婆婆八十多岁啦,她就爱弄这些,她说,做着活儿身体康健,种的菜吃不完,可以送邻居,大家感情好,再吃不完,就放着看看,红红绿绿,养眼啊。

我跟婆婆讨教种菜的事儿,她好开心的,我再从书里读到文化常识,我觉得,平凡的生活又温馨又诗意又有厚重的沉淀,真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热线新闻
   14版:综 合
   15版:清源·新悦读
   16版:综合新闻
书房如影随形
读书不亦乐乎
每日佳句
关心蔬菜与粮食
征稿启事
催我奋进的“红飘带”
小书店
新书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