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一线教师分析2022年中考作文试题
善于多角度挖掘 立足核心素养发展

6月27日,中考落幕。作文题目《好,更好!》成为学生和家长热议的话题。那么,今年的作文有什么特点?怎么写才能得高分?记者邀请我市一线语文教师进行分析。

挖掘材料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泉州城东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康丽婷

今年语文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命题方式,材料加命题作文,关注时下民生热点话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

考生在审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到两则材料内容与主题的关联处,提炼核心观点。两则材料均关注到环境保护话题。

其次,要联系命题中的核心词——“好”。所谓“好”,即指美、善、理想等一类正面事物的形容词,再联系材料可知命题当中的“好,更好”,应指向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方式方法、态度观念、体验感受等。故而,此次作文若能围绕环保这个主题进行写作,会更加稳妥。考生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入手来写作。如写记叙文,可以写人叙事,选取关于个人环保的经历,或联系与环保有关的人物、事件进行写作,也可以针对周边地区经过环境治理的前后巨变进行写景抒情。

另外,考生需要注意材料与命题当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命题中的“好”与“更好”,构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材料之间也呈现递进关系。考生在写作时可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人、事、景、物变化的过程,体现“好”与“更好”之间的逻辑关联;也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对未来人与自然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特感受或深刻思考。

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从过往环境保护缺位的现象出发,指出过往环保的缺漏疏失,分析当前现状中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也可从家乡环保现状出发,针对当前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措施,进一步辩证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如果还能从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关系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从理念与行动上给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追求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立意会更高。

理解意境和文化意味提高立意

■养正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洪晓银

此次中考作文命题有特色。

一是题材上让学生难以“碰瓷”,规避了初中生写作常见的一些弊病,诸如内卷的亲情、空洞的宣讲。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引子,务实务本,不去盲目追风社会热点,又指向时代本真,也启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回归语文本义,引导学生寻求一种平正通达的写作气象。

二是文体上呈现出情境化抉择的趋向。学生平常训练的作文命题不免带有“文体硬置”的趋向,此次作文的材料能较好地服务学生,适配不同学生的文体特长。学生在考场中需要对书写的内容与恰当的文体间作出考量。如擅长议论文的,可围绕“好,更好”的辩证关系,以材料为阐发背景予以论述;擅长抒情散文的,可在对“人与自然”个性化感怀中,抒写人类徜徉自然的人间喜乐,表达呵护自然的历史担当。

三是思维上富有语文性的辨识度。“好,更好”的全命题形态既是给学生规范了思维边界,其中隐含的关系则向学生的思维质量提出要求,避免了初中生常见的思维平滑现象。

漫画材料富有语文意境,在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和家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互鉴中,学生能感受到种种“乐”致。文字材料引入“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的总书记寄语,是在继承漫画材料所昭示的“人与自然”的“乐”之上,向考生表达一种时代的忧患意识。两则材料一定意义上是在“好,更好”的辩证之思中,舒展出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忧乐之怀。若学生对于我们教材的课文及其背后传达的文化意味理解深入,那么整体的立意格局定能更上一层楼,定能借此善加领悟感发,成就富有中国意味的少年写作。

多角度挖掘有广阔天地

■永春第一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 康秋实

今年的作文题,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坚守,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高阶思维的追求。

11版课标关于写作的“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点就是:“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长久以来,师生们对人生对“我”的关注是最多的,这两年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也加强了。

但是扣题不等于优秀。优秀的作文是要有亮点的:比如生动描绘长幼对垃圾分类的争议和统一的,亮点是敏锐的观察力;能把“发展经济好,发展绿色经济更好”拆成几个分论点逐一阐述的,亮点是清晰的结构力;能用其他科目如道法里的环保之石来攻这篇作文的玉,亮点是学科的融合力。

如果考生有高阶的思维力,“环境保护”只是一个引子,“行动实践”“责任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美好未来”“进取精神”“民族自信”等等才是更广阔的天地。善于提取,善于抽象,善于转化,善于联系,善于多角度挖掘,拥有高阶思维力就能散发个性化有创意的光芒。□本报记者 曾聪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育
   14版:刺桐红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22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师道尊“严”出高徒
泉州创建首批近视防控示范学校
善于多角度挖掘 立足核心素养发展
讲卫生懂环保
爱卫运动我宣传
派位结果已发布
学生可上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