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我们今天聊一聊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1日上午10时许,安溪县金谷镇丽山村一个农家庭院里热闹非凡,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团长张顺儒操着闽南方言,一边泡茶招呼群众,一边和村民拉家常,询问他们在种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传授他的“致富经”。
不知不觉中,15分钟过去了,在安溪铁观音的氤氲茶香中,张顺儒与群众拉近了距离,了解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他走出庭院,来到该村七区子角落的稻田边,与正在劳作的农民聊起了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政策和安溪县关于种粮的部署。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站在茶园和稻田相间的田埂上,张顺儒耐心地告诉群众,“要宜茶则茶,宜粮则粮。山下田地适合水稻,我们就要退出茶园,多种水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短短15分钟“微宣讲”,张顺儒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学到了很多,种水稻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回去我准备把村头的那几畦田地也种上水稻,和厝边头尾多种粮、种好粮。”村民林世枝说。
不远处,一起走进田间的农技员杜荣州,拿出他有关种粮的看家本领,和农民讲师团成员中的水稻种植户开启了15分钟的水稻种植技术示范指导。“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田。稻株要高一点、密一点,才能实现稳产高产。”农民讲师团成员和杜荣州一边详细察看水稻生长情况,一边向村民们支招科学种植、田间管理、施肥技术等。
三个场景,三次15分钟微宣讲,正是安溪县农民讲师团打造基层理论宣讲“3.0升级版”的有益探索。为做好创新宣讲文章,解决“怎么讲更好”的问题,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将宣讲过程分类切块,每个主题宣讲15分钟,打造“拉家常+聊政策+送技术”三位一体的“15分钟微宣讲”模式。
“短小精干,时间、地点灵活是15分钟微宣讲的一大优势。”安溪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柯诏晖认为,农家庭院、田间地头、茶园山头、乡间田埂都是微宣讲的课堂和载体,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宣讲、群众有什么疑难困惑就宣讲阐释什么问题,有效提升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林书修 通讯员 苏连锦 林清锻 杨华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