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地上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等。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现在工地上也有新职业了。”1997年出生的刘志炎已与工地“打交道”两年多,选择留在建筑行业的他,则是被这个行业的新变化所吸引。
“选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时候,没想过这几年行业变化那么大。”刘志炎毕业于广东一所职业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专业的原因,毕业后他主动选择了加入一家机器人公司,成为一名产业技师,主要负责机器人的测试及培训一线建筑工人使用机器人。
智能建造行业的悄然兴起,揭开了中国新兴职业的冰山一角。“我是学建筑工程技术的,希望可以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就这样,怀揣着梦想的刘志炎开始了在公司智能建造产业一线的实践及工作。
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催生出新职业,也同时孕育着新机会,刘志炎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原来由人完成的部分危险、繁重的工作已交给机器人这个‘智能工友’。”他告诉记者,通过掌中的平板电脑,他就能指挥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有序作业。
“这就是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工作方式,我们除了要掌握传统建筑作业的基本技能以外,对于新的智能建造技术如机器人操控、维保、现场协调管理、传统施工边角处理等都要熟悉。”刘志炎解释道。
“2020年我就开始围绕地面整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的应用测试开展工作,从2021年7月至今,我主要针对混凝土天花板打磨机器人、内墙面打磨机器人、螺杆洞封堵机器人开展测试及应用推广。”刘志炎说。
“我跟长辈聊起(建筑行业智能化)的时候,他们觉得很神奇。我把视频发给他们看,他们很惊讶,原来造房子也可以很简单。”刘志炎还介绍,前两年工地的智能化更多是单机作业,如今已逐步实现多机协作的模式。
刘志炎介绍,近期他与同事在系统的协助下,不断测试寻找混凝土产品线的“最优解”,让多台机器人的作业时间既不会出现“打架”,也无需经历漫长的空窗等待,达到更高的施工效率。“反复调试了大约两个月。”刘志炎感受到了其中的成就感。
为了让更多从业者熟悉智能建造,加入行业发展的推动大军,刘志炎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培养自己的核心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团队,针对不同施工工序,孵化培养掌握娴熟技能的产业技师,并逐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之路。
类似刘志炎这样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既是一项新兴的职业身份,更是“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精准共育”、以生态链闭环高级定制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一切以就业为导向。”业内人士表示。
2021年6月,人社部发布《“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强调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从刘志炎身上也能看到,与“80后”“90后”相比,“95后”“00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为新潮,他们不再执着于“铁饭碗”,而是对于新兴职业更加青睐,大胆拥抱新职业。
当下,新兴职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之一。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这些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同样处于重要位置,“从过去融入未来”的接力棒,将由这些与智能建造一同成长的年轻人传向未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