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当你和朋友们一起大快朵颐海鲜烧烤时,或许已经被“戊型病毒性肝炎”这个急性传染病盯上了。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预防戊肝发生,要谨记“病从口入”。经常在外用餐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及慢性肝病患者最好及时接种戊肝疫苗。
□本报记者 张沼婢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入夏以来,泉州市民洪先生喜欢吃烧烤,经常和朋友一吃就吃到半夜。近日,洪先生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厌油腹泻,黄疸症状明显,立刻被送到医院救治。检查结果显示,洪先生合并感染了戊肝病毒。
和甲、乙、丙肝这些“老大哥”比起来,戊肝是最晚被发现的。戊肝属于全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病,戊肝病毒是吃出来的传染病。
戊肝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它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肝脏,但是也会同时侵犯其他器官,比如胃、脾、肾、大肠、小肠、神经系统。从传播途径上看,它与甲型肝炎一样都属于经消化道传播引起的急性肝炎。
戊肝病毒有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血液、母婴途径都可以传播。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消化道途径。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与人类密切接触的十余种动物如猪、牛、羊等都能感染戊肝病毒,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污染水、餐具、水果、蔬菜、海产品等传播。病人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以通过粪便将病毒排泄到体外,病毒污染水、食物、食具等引起传播。
病死率是甲肝的5—10倍
戊型肝炎从临床表现上来说,跟其他类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相比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是从传播途径上,戊肝跟甲肝是有所区别的,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是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更广泛。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病死率较高,与甲型肝炎相比,戊肝的病死率要高10倍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孕妇,如果在孕晚期也就是孕期最后3个月感染戊肝病毒,孕妇的病死率可达到10%—50%。
此外,戊肝可以动物源性传播,像猪、牛、羊、兔子、老鼠等这些动物都可以感染戊肝病毒,动物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
戊肝潜伏期为10—75天,平均40天左右。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小便变黄、腹胀、眼睛泛黄等肝脏损伤的临床表现。专家提醒,一旦确诊了戊肝,必须住院治疗,虽然戊肝的临床症状和甲肝相似,但起病急、来势凶,病死率是甲肝的5—10倍。隔离期自发病之日算起,应不少于3周。
接种疫苗是重要预防手段
专家认为,预防戊肝,最主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在夏季,不要进食变质、不洁、生冷的食物。
此外,最重要的一个预防手段就是接种戊肝疫苗。现有戊肝疫苗的短期免疫效果是很好的,中长期免疫效果7—8年后也能保持较高的保护水平,而且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保护作用或将达到30年左右。有乙肝病毒携带、大小三阳、甲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肝病基础人群;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经常在外就餐、喝酒、熬夜等肝功能不好者,援外人员及旅行者、餐饮工作者、畜牧及海产品养殖加工人员等易感人群,建议接种戊肝疫苗来进行预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