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老人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今年闽南地区气候多变,雨水与高温交织,这样的气候变化容易威胁老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在炎热的夏季里,老人应该如何养生,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近日,记者就此咨询神经内科医生及营养师,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老人舒适度过炎炎夏日。□本报记者 石伟琴
预防疾病
随身携带药物
及时补充水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陈春暖副主任医师介绍,夏季老人容易引起夏季感冒、肠胃炎、心脑血管及中暑等疾病,针对这几类高发性疾病,她提出相关的养生建议。
夏季感冒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要多喝白开水,少量多次,每次以300—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点淡盐开水,但不宜过咸,以免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风险。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新鲜的含维生素高的蔬果,可有效解暑;多吃瘦肉,增加蛋白质,能帮助身体抵抗力的提升,养成较好的身体素质。
肠胃炎方面,要少吃隔夜食物、切开的水果,如瓜类要尽快吃完,或者用保鲜膜封好后冷藏到冰箱,不超过24小时食用;尽量不吃或少吃冷卤菜,避免过多进食冰冻西瓜、凉茶;适度多吃些苦瓜、草莓、西红柿、黄瓜等瓜果有好处,但生食瓜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如果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剧烈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老人尽量避免在气温高的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暑准备,使用太阳伞,戴太阳镜、太阳帽等;选择有空调的交通工具,尽量减少路上所用的时间;多带饮用水,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血液黏稠度升高。另外,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常备药物应随身携带。
此外,温高、湿度大的季节,皮肤出汗易引起感染性皮炎,阴雨天时老人应避免穿着未彻底晒干衣物,宜穿着透气、吸汗的衣服,同时要注意居室环境卫生。老人体质虚弱,高温天气更易中暑,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出现意识模糊、痉挛、昏迷等症状。因此需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暴晒、过度活动,应多饮水,注意防暑降温。
饮食作息
多吃温热食物
调整作息规律
在饮食方面,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公共营养师林颖杰认为,老人的肠胃功能较弱,加之夏季高温容易导致胃口不好,所以老人夏季的饮食应以温热、清淡、易消化为主,肥腻、重油食物要少吃,可以多吃绿叶类蔬菜和当季新鲜水果,辅以鱼虾海鲜、鸡鸭肉、蛋奶等。从中医角度,夏季饮食要点可总结十个字:吃苦、护心、降火、消暑、祛湿。
在作息方面,林颖杰表示,夏季人体心火旺盛,老人要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适当早起可以让身体适应夏季的气温变化。要养成午睡的习惯,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如果天气闷热可以适当增加午睡时间。对于老人来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血压、舒缓情绪、缓解疲劳等。
在养心方面,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内阳气旺盛,容易心烦气躁,胸闷气短,老人过度劳累或激动,容易导致血压骤升、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中医养生认为,夏季宜静不宜动,宜心平气和,忌急躁不安。老人在夏季要调节好情绪,深呼吸和闭目养神是神经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能让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保持到极佳。
健康运动
不宜过度运动
选择凉爽地点
在运动方面,陈春暖表示,老人应量力而为,不可逞强,最好结伴而行,不宜远离人群;林颖杰也认为,对于高龄老人而言,夏天更要减少室外活动,增加室内活动。
陈春暖建议,老人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气温相对温和的时间段出门运动并多带些温水,选择公园、小区等有绿植、休息椅子、步道平整的相对凉爽的地方,适量运动,保持心率平稳,及时补充水分。有糖尿病者应随身携带糖果,避免低血糖。若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及时向路人求救,或戴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