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吃了巧克力的孩子不小心露出笑颜,父母忍俊不禁:牙齿上的痕迹道破了秘密!不过,牙齿也掌握了我们许多秘密。美国人类学家塔尼亚·M.史密斯所著的《牙齿的证言》一书告诉我们,牙齿知道的秘密比我们想象的多。
孩童落下的乳牙看上去晶莹可爱,它也是一张自然的“出生证”!作者将一枚乳牙切片观察,在100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暗线,暗线一侧的牙釉质透明、矿化完好,另一侧却多有扰动。原来,这条暗线就是出生线。胎儿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牙齿就开始生长了,到了出生的时刻,对婴儿和母亲都是难关,持续到出生后一周左右的生理过渡,尤其是钙水平的变化,会在牙齿上形成出生线。此后,婴儿的牙釉质分泌会放缓,可以看到紧密排列的日生长线,对于恒牙也是一样,这一过程会持续到我们20岁。除了出生的艰难时刻,疾病、营养不良或压力也会在牙齿上形成类似出生线的“加重线”。经历过的重要时刻,牙齿都知道!
除了个人的小历史,牙齿也知道人类的大历史。在考古现场,骨骼和牙齿是最容易被保存下来的,人类学家借此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上下牙齿的默契配合,但这来自早期哺乳动物的两次重大创新。一次是“不同形态的牙齿紧密相扣,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能够咀嚼食物而不是刺、切、拧;另一次是只换一次牙齿,比起那些终身换牙的脊椎动物,我们的牙齿跟颌部连接要紧密多了。再跟我们的“近亲”比比,达尔文说,雄性灵长类擅用的利器——粗壮的犬齿,会在人类祖先中变小,尤其是有了武器之后;通过比较第三臼齿的磨损程度——假设其与使用时间成正比——能活到老年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要远远大于南方古猿;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牙齿也有差异,缓慢的发育模式是智人独有。
此外,牙齿还会记录我们的行为。有人类学家指出,牙齿的形状反映所嗜食物种类:一般情况下,牙齿扁平的吃素,牙齿尖利的吃肉,齿尖高的吃树叶,齿尖低的吃果实、种子。但是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食物本身的属性不易分类,同是水果,咬水蜜桃和咬椰子的牙齿肯定不同,加之食物来源和种类也会随多因素变化。作者的团队由牙齿中的化学元素来追溯食谱,譬如钡元素可以指示牙齿的主人何时断奶;碳同位素含量可以知晓牙齿主人吃的是碳三植物还是碳四植物。现代人经常通过洗牙来预防牙周疾病,洗掉的牙结石是人类学家的“新宠”——因为牙结石跟我们吃的食物息息相关,分析其中的淀粉种类,比较植物“指纹”植硅体,就能知道我们的祖先吃什么了。不同地区岩石和植物中的锶同位素各具特点,比较它们在牙结石中的含量可以判断人类的迁徙路径。除了吃东西,有人喜欢用牙齿干点别的,书中称其为“副咀嚼行为”。生活中俗称的“瓜子牙”,就是爱嗑瓜子的人门牙中磨损的小坑。同样的,研究牙齿上特定位置的痕迹,祖先们拿牙齿当钳子的历史也暴露无遗。
今天,人们保护牙齿的意识日益增强,恐怕不想留下与众不同的“暴力”使用痕迹,也愿意更仔细地清洁牙齿。然而拥有一口健康好牙并不容易,这同样跟生活方式有关:过量摄入的糖引发龋齿、加工食品剥夺了我们尤其是孩子们咀嚼的机会,缺少必要的磨损容易导致上下咬合不整齐,过窄的下颌被视为智齿阻生的诱因……未来人类会与美丽的微笑无缘吗?当我们从前人的牙齿上读取过去的秘密时,也请努力善待我们的牙齿,愿它替我们记录的,会是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