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出泉州,曲曲寄深情。夏日轻风拂上泉州古城的红砖厝,“备战”今年全市中小学南音比赛的丝竹吟唱声一日密过一日,萦绕在城市上空。这是一项坚持了整整32年的赛事。在“以赛促学”宗旨推动下,泉州已有200多所中小学开设南音课,累计有23万多名学生学过南音。传承千年的南音注入无限生命力,真正成为历经风雨而不泯的世代传唱。
暑期吟唱声不绝于耳
这个暑假,学校放假了,但是学生的南音演唱并未停歇。南音演唱和天气一样火热,学生台上锦歌弹唱,深情动人;弦友台下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风打梨,霜于降柿,烧唠烧,烧于出炉饼……”7月21日,泉州台商投资区首届中小学生南音比赛举行,一群学生演奏南音《风打梨》,咿咿呀呀,余音绕梁,听者甚是享受。据介绍,来自区内各学校的36名少儿南音爱好者、2支南音演奏队欢聚一堂,同唱雅颂。
7月13日,2022年南安市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举行。本次比赛共吸引42名小学生、23名中学生、14支演奏队参加。比赛分为小学生演唱组、中学生演唱组和演奏组。选手们精选了《直入花园》《元宵十五》《一身》等经典唱段,用古朴幽雅、委婉深情的唱腔尽显南音艺术的魅力。演奏组的选手们展示了带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的南音技艺,让观众在悠扬婉转的旋律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7月7日,晋江市安海镇第十三届小学生南音演唱比赛举行,吸引35名演唱选手和3队四管合奏代表队参加。各小学的南音演唱小选手们轮番登台,细腻、精彩的表演,浑厚纯正的腔调和丰富的表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评委和观众,让所有人深深感受到了南音艺术的魅力。演奏组的选手们琵琶声袅袅升起,箫声空灵曼妙,获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8月3日,由市文旅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泉州市第三十二届中小学南音比赛也将开始,届时,13个县(市、区)及市直中小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
引入校园为南音注入新血液
南音在泉州的学生中能有如今的盛景,离不开陈日升的奔走与守望。回忆起当初把南音引入学校,如今80岁的陈日升仍然历历在目。
时光拨回至1989年,时任泉州文化局副局长的陈日升在当年秋天接待了一批台湾同胞。在观看南音表演时,有台湾女同胞问他:“为什么来听南音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有没有在青少年中推广传承南音的设想?”
“台湾同胞的这些提问切中了泉州南音发展遭遇的尴尬。”陈日升说,那个时候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南音在青少年中传承发展,并决定从孩子抓起,把南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千年古乐生生不息。于是,便有了之后的“南音进校园”活动和中小学南音比赛。“‘南音进校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
在陈日升及众多南音爱好者推动下,在文旅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学校开设南音课程、编写南音教材、培养南音师资……比赛水平逐年提升,挖掘和培养了大批新秀人才,其中不乏后来将南音带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青年艺术家。
多方合力推动传承发展
1989年,泉州市就把南音纳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据市文旅局、市教育局的统计,至今有23万多名学生接受过南音教育,学习传唱南音。
“我们与教育部门编辑出版《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等教材。每年暑期,举行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培养了一大批南音新苗新秀。”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平时充分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和周二周五下午第三节为兴趣班的孩子们集中教学、排练。每年的周末少年宫和暑假少年宫,南音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习课程。泉州市艺术馆组织常态暑期青少年免费培训班,年培训300人次。
此外,近年来我市已建立常设性的南音社区活动平台50多个,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性演出、讲座、培训、展览等1100多场。泉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开办了全国首个南音研究生院。泉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相继建立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学院组织学习传承南音,并组成南音交响乐团;北京大学附中办起“泉州南音传习所”等等。有关部门组织出版了《泉州南音(弦管)集成》,并开展南音传承保护抢救研究、南音文化推广和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都对南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王金植/文 市文旅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