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肿瘤放疗前沿领域数十年,成果斐然:他领导的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放疗科已经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科室,引用他的“中国经验”使肝癌放射治疗首次进入国际指南,临床研究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位让众多已经“判了死刑”的癌症病人起死回生、为中国人在国际医学界赢得尊重和赞誉的杰出领军人物,就是惠安籍名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二级教授、放疗科主任曾昭冲。□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傅亮 文/图
初心: 征服“癌王”,让更多患者获得存活希望
1989年,胸怀“医师梦”的曾昭冲进入上海的医学殿堂,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外科学教授汤钊猷院士,攻读外科学硕士。
肝癌,曾一度号称“癌中之王”,尤其是不能手术的患者,当年往往只能延续几个月的生命。放射治疗能让更多患者获得存活的希望,肝癌研究所却缺乏从事放疗的人员。
1992年,曾昭冲毕业后留在肝癌研究所工作,当时肝癌研究所正缺乏从事放疗的人员,于是,汤院士就将研究放疗的艰巨任务交给了这位心爱的学生。
当时很多人都想成为吃香的外科医生,但作为肝癌研究所党小组组长的曾教授却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导师的安排,从此走进了放射治疗这一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
实现理想的征途,就是从“一张白纸”、探索再出发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初,声名在外的中山医院,却只有一台陈旧的深部X光机,隶属放射科。
1994年,为了尽快和更好地掌握新的放射治疗知识技术,曾昭冲到美国深造。3年后,曾昭冲教授听从祖国的召唤,回国参与放疗科组建,立志深耕开拓。
匠心: 不懈努力,让肝癌治疗迈入全新时代
曾昭冲的使命就是完成导师交给他的任务,在白纸上画出肝癌放疗最新最美的蓝图。回国后,曾昭冲在肝癌研究所全体同仁的支持下,开展肝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相关论著。
迄今,曾昭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共计发表180余篇肝癌放疗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其中SCI英文论文120篇、中文论文60篇。这些论著不仅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国内许多重要的科技奖项,更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曾昭冲的不懈耕耘和努力工作,为肝癌放疗时代的到来起到了积极影响,肝癌放疗也首次走进亚太地区肝病年会。
2012年,曾昭冲的临床资料直接推动肝癌放射治疗首次进入国际指南,在2018年又促进NCCN肝癌诊疗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为“强烈推荐图像引导下的放疗”,同时,国内的指南或诊疗规范也引用了曾教授研究的肝癌放疗结果。
曾昭冲始终致力于肝癌放疗的推广,每年都要在国内外做百余场肝癌放疗学术报告,还出版了关于“原发性肝癌”的一系列专著,学术影响不断提升。因其多年来在肝癌放疗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被推荐为亚太地区肝癌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亚洲放疗联盟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委会常委兼精准放疗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
丹心: 回馈桑梓,功成不忘家乡情
曾昭冲出生于惠安的一个华侨家庭,长辈告诉他,“惠安”意为“惠人惠己、安家安国”。
曾昭冲始终铭记长辈教诲,上学时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生坚守着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信念。曾昭冲多次动情地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自党和国家的培养,自己的理想必须和医学科学紧紧相连,孜孜不倦地去完成,不忘初衷。
如今,他利用先进的放疗设备,终于为家乡人民带来了福音,他成功治愈了许多肝癌病例,当之无愧是医术精湛的“好医师”。
他每年都返乡为学子颁发奖学金,总结临床经验并及时与家乡同行分享,只为让其他医生少走弯路,造福更多人,因此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正体现了“惠人惠己、安家安国”的惠安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