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为庆祝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增强全社会的遗产保护意识,2022年晋江“泉州世界遗产日”系列活动近日在五店市启动。活动以“世遗泉州、多彩晋江”为主题,围绕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和安平桥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开展策划,举行“多彩世遗·梦回宋元”磁灶窑文旅嘉年华、“宋元安平·再现风华”安海镇世遗文化周、“寻迹世遗草庵”徒步穿越打卡活动等三大主题14项活动。
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晋江在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进程中,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留住城市文化根脉的重要抓手,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延续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质、创造美好未来的内在要求,通过合理创新利用,让晋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探索可持续文物保护新模式
世界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珍稀性,决定其可持续有效保护的难度。对晋江来说,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文物遗存类型多样、价值突出,如何更加全面、科学、有效地加以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年初,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晋江分公司正式签订晋江世界文化遗产点保护保险协议,为新晋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3处遗产点——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和安平桥(晋江段)提供1815万元风险保障。这是福建首个世界遗产保护协议,开创了以保险方式创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先河。
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受益的是民众。如今,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平桥为核心,晋江建成了民众平时可以文娱休闲的公园,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以后也要建成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就在今年6月,磁灶窑址(金交椅山古窑址)申报并荣获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荣誉称号,同时设立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世遗+非遗”为载体,以中小学生群体为受众,科学、精准制定研学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的研学基地。
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根”与“魂”。晋江历来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在多年来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晋江经验”。今后,晋江将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可持续筹资支持下的文物保护新模式。
为促进晋江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世遗晋江、多彩文创”为主题的2021晋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近日迎来终评会,共收到400件来自个人、单位的原创参赛作品,比如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佛眼为设计元素的家具作品、结合安平桥文化的精致直尺、以晋江磁灶窑为设计元素的IP系列作品等。评委之一的集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陈其端教授表示,年轻的设计师们将传统的世遗、非遗文化元素与新材料、新创意等进行跨界合作,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使其拥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接下来,晋江将尽力推动获奖作品落地转化,推动晋江世遗、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发动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世界遗产点,晋江利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日,在世界遗产点开展“探秘磁灶窑址、寻访世遗文明”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以“感受世遗文化、晋享美好旅程”为主题的“5·19”中国旅游日“玩转晋江”网络直播活动,对晋江3处世界遗产点进行全方位介绍和体验,推介晋江文化旅游资源,受到广泛好评。
接下来,晋江在做好3个世界遗产点的科学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之外,还将充分挖掘特色内涵,讲好遗产点故事,策划推出系列旅游路线,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打造“非遗+”保护传承新模式
6月8日,位于晋江文化中心一楼的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这是晋江唯一一个综合性、集中展示晋江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常设性主题馆,集展览、研习、互动体验于一体,全面展示晋江丰厚的文化底蕴、非遗资源,以及非遗保护成果。在这里,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通过投影观看非遗项目的影像介绍,每个展区还设有游戏活动体验项目,如高甲戏的脸谱和换装、端午节安海捉鸭VR体验、庙宇古厝福船拼图体验等,有趣又好玩。
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并具有相对良好的生命活力和文化生态环境,目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项,其中世界级4项、国家级7项、省级6项。多年来,晋江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推动晋江非遗传承发展。
今年,晋江以建成一个市级综合性非遗展示馆、评选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为核心,构建“1+N”的非遗阵地体系。不久前,晋江公布第七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第二批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人、第一批晋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0家,形成“项目、传承人、传习所”三位一体的非遗保护机制。其中首批非遗传习所覆盖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7个镇街,让活态传承这一非遗保护核心进一步彰显,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当前,晋江正以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统手工面线(后坑)等传习所为依托,打造“磁灶窑”、潘山庙宇木雕等各具特色的非遗研学基地,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强化非遗宣传展示和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晋江今年将启动非遗工坊遴选认定工作,引导鼓励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非遗技艺活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鼓励灵源万应茶、美琼肉粕、深沪冰饼、灵水菜脯等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探索“非遗+购物”模式。
作为“非遗+旅游”模式的有益探索,今年晋江积极组织高甲、木偶、南音等非遗项目定时定点进景区、文化街区开展表演、展示,活跃文化氛围,丰富街头文化供给。其中,晋江木偶今年将在五店市开展208场街头文化艺术演出,推动文旅体验,带动景区人流,促进旅游消费。
同时,晋江着力打造非遗项目体验化,融入“大美晋江”深度游、“亲子研学”陪伴游、“海丝人文”体验游等5条精品旅游路线,促进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服务业有机融合。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