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部门信息“不跑即用”。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八闽办税码”“用税定制”等服务正逐步向广覆盖、深扎根推进,税费信息、政务信息、商务信息之间的“铜墙铁壁”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互通、共享共治、个性定制。在“办税码”升级为“办事码”之后,办税服务、政务服务以及商务服务等综合服务的涉税数据“不跑即用”,纳税人、缴费人从“办一件事,进多个门”向“进一个门,办多件事”转变。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效率提高了,办事成本降低了,纳税人、缴费人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黄文珍 通讯员陈文德 蔡冰滢 文/图
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
化身行走的“电子名片”
在不久前的一次商务洽谈中,福建美可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友套打开手机,点开“八闽办税码”,现场将企业纳税状态、纳税信用级别、纳税(费)规模等信息直观地展示给日本合作商,快速促成了这次洽谈。“以往,这些证明材料需要财务人员到办税厅申请打印,相当耗费人力、物力,还影响商务谈判效率。”郑友套说,如今“办税码”不仅成为企业办税办事的好帮手,同时还是一张可随查随用的“电子名片”,是企业信用资质的有力证明。
一码显示,多方共用。去年,由省税务局创新推出的“八闽办税码”税务服务应用在我市税务部门率先试点。随后,市发改委、营商办、行政服务中心等发文推广。由此打通了税务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政务部门,以及商业机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众多事项“一码通办”。“‘八闽办税码’的应用,既为群众省去了跑部门、印材料、盖公章的麻烦,又进一步实现了群众办事便利化,绿色办事‘无纸化’。”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还优化了各部门窗口业务办理程序,推进提升“降成本、增效率”服务质效。
最近,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泉州南山南路证券营业部负责人王征宇运用“八闽办税码”顺利地向人社部门申请到高层次人才认定。他说,亮出办税码上的涉税信息、纳税证明就顺利地办理完成,省去了往返跑部门、印材料的时间,太方便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八闽办税码”已推出六项定制服务。在惠安,全县已经有239家建筑企业通过“八闽办税码”完成资质赋码。据悉,在申请政策补助时,相关部门可以直接运用相关资质信息,纳税人、缴费人即可享受到部门信息“不跑即用”的方便。截至目前,已生成相关文书17121份,实现了用码减负和亮码增信。
数据集成共享 无形信用资产化作资金支持
据了解,依托办税码等信息平台对纳税信用等级等资质信息的集成作用,市税务局持续探索覆盖更多部门、更大范围的资格证明,加强价值性税费信息的运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我们开发了纳税信用风险提醒动态监控系统,通过事前的信用风险提示,最大限度帮助纳税人修复信用。”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B级以上纳税人户数,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5000多户,同比增长13.38%,市场主体纳税遵从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高效推进破产重整企业的纳税信用修复工作,市税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破产重整民营企业的意见》。今年,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完成破产重整后信用修复的企业。“企业纳税信用级别由C级修复提升至B级。”该企业财务总监黄亚惠说,公司将加快恢复商业信誉,正常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即时调高发票用量,更大程度享受税费优惠,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跨部门、跨行业信用数据共享,纳税信用向融资信用转化,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了解,我市税务部门与银监部门联合制定深化“银税互动”工作方案,让小微企业享受到无抵押、免担保的融资服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获得贷款3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