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几乎每个人生阶段都在阅读,但是,每段的读书站位是不同的。恰如张潮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隙中、庭中、台上,这三个站位,表明了读书人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作为读书个体的不足与丰赡。
少年时,由于人生阅历尚浅,文化积淀也单薄,读书的站位,就窄窄的,如立于隙中。然而,这时因为年少而对眼前的世界充满着好奇,也就锐意探究,其读书劲头,有如“窥月”。我在少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就是如此。彼时,我肚子里装的“文化墨水”,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神笔马良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还有狼外婆的故事。可以说,少年时代的脑袋瓜里,充满着奇思怪想,就如罗大佑《童年》歌词里所唱的:“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喜欢窥探世界的奥秘,成为读书的一项乐趣。这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是《渔童》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因为可以让思绪无限地延展延展……
到了中年,已经结婚有子了,心态随着转变,读书的站位,不会像少年时那么天马行空,飘忽不定了。而这时,人生阅历较为丰富些,文化积淀也有了一定的存货,认知眼前这个世界,也就比较务实些了,对世事也多了一份关切。这么一来,读书的站位,就仿佛人立于庭中。并且,看待纷纭的世事,也较为持重,力求客观些,有如“望月”。因此,在中年这个时段,不再像少年时期那么浪漫与随从,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与评价。刚好,我在这个年龄段,最喜欢看的小说是谌容的《人到中年》,池莉的《烦恼人生》,还有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看的电视剧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马文的战争》,这些都是关涉人间烟火的生存之事。在中年,喜欢海子的诗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世俗的生活与远方的诗意,那是交错并行,有如“庭中望月”。
如今,我退休了,进入老年阶段,读书的站位,如“台上玩月”。换言之,此时的文化积淀更为丰厚,储备的知识能量,足以支撑更宏阔的视野。对纷繁的世相,更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所读的书籍,全凭自己的一番喜好,也就较为驳杂。此时,爱读的是史书和鉴赏的辞典,比如《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唐诗鉴赏辞典》……选择的读物,是那些历史上实有的事件。
每段人生读书的站位,构成认知世界的视野。随着时间的流逝,窥月、望月、玩月,也就成为读书生活的趣事与跋涉人生的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