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年历史为轴,整合各类红色资源,依托3D数字虚拟技术……只要在手机、电脑上跟随指向箭头,或者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观众就能沉浸式观展。”近日,人民日报刊文点赞由泉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史志室和市文广旅局主办,泉州晚报社泉州网负责建设运营的“红色记忆——中共泉州革命历史专题展VR云展馆”。该项目以VR画面、图文展示、音频解说等形式,让红色资源活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线上产品。
一个红色文化展陈项目的“走红”,其背后是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创新实践。不忘来路,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宝贵文化资源,记录承载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一路走来的辉煌与艰辛。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犹如一个母体,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我们炎黄子孙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木必有根,水必有源。牢固的文化自信,必然是建立在丰富的文化资源上。而文化资源不仅需要挖掘保护,也需要激活运用。怎样才能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数字化”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首次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从激活文化资源的角度看,“数字化”不仅是“搬到网上去”,而是着眼于加强技术开发与场景应用,推动两者实现融合发展,让“云端”“线下”一体互动。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是提升文化资源价值展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利于丰富文化的表现力、增强文化的感染力,更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传播力。无论是可移动文物,还是不可移动的史迹遗存,抑或是无形的文化遗产,经过“数字化”的赋能,就能以更为高效便捷接地气的方式,通过在更多的场景和终端广泛传播,就能让文化走出博物馆、走出历史尘埃,走进更多人的“掌中眼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牢固的文化自信,也需要“讲好文化故事”。浩如繁星的文化资源散落在历史长河中,只有将其串联成一个个受众爱听、想看、能懂,能够真正入脑入心、持久共鸣的“好故事”,才能更好地凝聚起鼓舞奋进的“正能量”。因此,要根据不同目标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紧扣不同人群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共鸣点,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的多元需求,让更多人在感知到中华文明的厚重感中牢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同时,对于传统文化资源,我们也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要求,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提炼、重组、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更好地契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因此,无论是从“融合传播”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讲好故事”的立意出发,主流媒体的参与都能让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激活,更能广泛引起共鸣、凝聚力量。因为,“融媒发展”是主流媒体当前正在蹄疾步稳奔赴的一场时代变革,如何做好融合传播,主流媒体有着丰富的探索实践经验;而“把故事讲好”则更是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专业的采编力量无论是在导向还是细节上的把握,也更加精准。本社高质量完成“红色记忆——中共泉州革命历史专题展VR云展馆”建设运营任务,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总而言之,回望来路我们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展望未来,我们奋进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持续激活文化资源,坚定树牢文化自信,既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时代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