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乡村振兴泉州观察团”第四站走进虹山乡,探究当地如何挖掘农文旅资源,高标准推进环境整治,打造旅游发展新格局,打响“梧凤小镇·彩虹之乡”康养文旅品牌。
□本报记者陈凌鹭 实习生杨恩惠
发展生态旅游
守得“绿水青山”吃得“生态饭”
虹山乡位于洛江区的最北端,平均海拔550米,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5摄氏度,虹山人长期遵守水尾碑祖训,坚持保护古松林,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5%,是一个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2012年,虹山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如何用足用好金字招牌,让群众吃上绿色发展“生态饭”?虹山乡党委政府从油菜花开始试水,2013年200亩油菜花田引客数千人次,次年首届虹山油菜花文化节成功举办,两万多名游客涌入山区乡。巨大的人流量,坚定了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也让虹山人看到了“绿水青山”变现致富的潜力。
明确了振兴的方向,党委政府牵头整体谋划,乡贤乡亲众筹助力,全乡上下铆足劲、埋头干。编制完成《虹山乡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整合挖掘虹山乡山水生态、休闲农业、彭祖养生文化等资源,盘活数百年历史的原始森林、百余座清代古民居、落差百米的彩虹飞瀑、油菜花基地、生态茶园、百亩梯田等资源优势,全力创建“梧凤小镇·彩虹之乡”为主题的全域康养文旅小镇。
观察团在实地走访中,见证了虹山人齐心协力,参与全域旅游发展、振兴家乡的“大手笔”。
石龙谷生态景区,由苏山村乡贤彭立群和其他乡贤返乡投资建设,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投资1.5亿余元,建成占地3000多亩的大型综合性休闲度假森林公园;樱梅园景区,2017年启动施工,以项目吸引乡贤灵活投资,已投入7000多万元,一个集度假休闲、探险娱乐、住宿餐饮、研学旅游的度假区逐渐成型;虹桥飞渡景区,2018年年底,由虹山乡乡贤、企业家等43名股东出资,两个村民小组以山地、田地、树木的租金入股,将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3亿元。
虹山乡共有五个行政村,以上三个景区分别位于苏山村、前坂村、虹山村。“接下来,我们将发挥白凤村的千亩茶园资源,做足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利用松角山村的温泉资源,发展康养产业,整乡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实现村村有景区,处处好风光。”虹山乡党委副书记韦移发表示。
全乡全域打造
旅游空间从景点延伸到乡间
近年来,虹山乡高标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拓展延伸旅游空间,生态美景从景区延伸到村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乡间溪岸。
修路提升,畅通百姓致富路。完成辖区主干道及虹山村环村路“白改黑”,实现乡道沥青路面全覆盖,拓宽改造通达各景区的道路。“我们正在谋划建设虹山乡通罗溪新干线,打通交通大动脉,今后从罗溪下高速后进入快速通道,便可直抵虹山。”韦移发说。
美化改造,提升乡域颜值气质。全乡完成裸房整治85%、220栋房屋“平改坡”,1200多平方米手绘油菜花文化宣传画上墙,10座农家庭院变身“乡村美院”。
治理河道,打造河清岸绿生态廊道。投资3400多万元完成木兰溪河道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10.4公里生态步行道,在河道周边种植鲜花3万多株。
连片整治,打造美丽田园综合体。今年,实施2000多亩农田连片整治开发,以股代租流转土地,推进农田规模化经营、生态化改造,引入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等项目,建成休闲农业庄园。目前已吸引投资200多万元,建设前坂村果蔬采摘园,引进餐饮企业在松角山村三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
创新共富机制
以企业化模式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十年间,虹山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群众得实惠作为出发点,搭建共富平台,创新共富机制。
盘活流转闲置土地,发展规模旅游,村民获得租金收益,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引导各村通过入股乡办共有制企业、辖区内旅游景区配套项目建设,激活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举办“油菜花节”“地瓜节”“音乐啤酒节”“农民丰收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吸引客流,带动旅游消费,村民们摆起小吃摊,卖起了土特产。
为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工作力度,提升全域旅游运营水平,虹山乡积极探索企业化模式带动全域发展的新模式,依托全乡5个村级经济联合社和区级国有企业,成立梧凤文旅集团及五个子公司,搭建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和运营平台,对全乡农文旅资源进行统一开发、统一推介、统一引流、统一服务,以股代租流转土地,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村庄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共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公司化运营成效逐步显现。今年,虹山乡在乡村振兴研究平台、梧凤文旅集团的支持下,以“梧凤小镇”整体打包乡村振兴项目进行立项,获批乡村振兴专项债券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