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寺位于一峰书1号,据寺内工作人员介绍,如今一峰寺正在重修。一峰寺又称一峰书佛堂、观音亭,原名净真观,位于梅花石附近,始建未详,后移建壕下,改名菩萨寺,因坐西向东,跨泉州旧城壕之上,又名壕下妈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作为地方消防队部,后被大水冲毁,1987年重修完工,大殿有一副楹联:地居壕下,翘首一峰思仰止;际遇明时,驾航回海济苍生。道出了一峰寺的地理位置和对罗伦的纪念。
一峰寺后有一条大沟,沟上有一座桥,均大有来历。据《北门街史话》的相关材料显示,大沟原是泉州罗城的护城河,明洪武二年(1369年),江夏侯周德兴受命来福建督建卫所、巩固海防,以御倭患。为军事守备需要,周德兴特命泉州扩展东北城垣,圈划郡北虎头山(俗称濠埔顶或顶埔)入城,作为制高点,俯察城内外一切动静。
从此以后,泉州罗城北面的护城河变成一条内沟壕,行人欲往顶埔则只好绕道北门街的朝天门或东街的仁风门。附近居民为图方便,填高了执节巷西边的一段内沟壕建了一座廊桥,称为“一峰书桥”,后来改建成如今的模样。据附近老居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以前内沟壕两侧房屋较少,沟底是大片的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