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让生命的列车慢下来
□涂启智

有列车经过的乡野,田园牧歌与现代气息交融。汽笛“呜呜呜——”,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声声悠长,叫人竟夕起相思。

在夜色阑珊的旷野中,一行方格式的亮光蜿蜒跳跃。那是一列慢行的火车昼夜兼程。

总是在寂寥的轨道上行驶,以它不紧不慢的节奏。这种移动速度,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偏不倚。慢车有着恰到好处的平衡意识。

多年以前,在我教书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特快列车都是一路高歌,扬长而去,仿佛无视小站的存在。好在,每半小时左右,总会有一列慢车经停三五分钟。此时,三三两两的乘客被吐了出来,又有三五成群的旅行者被吸了进去。在这一迎一送的吐故纳新过程中,冷清的车站变得热闹起来,人气旺起来,烟火气息浓起来。小站开启了偏远乡村与繁华都市之间的通道。在当地人心目中,它是一处熠熠生辉的地标。

火车徐徐进站时,接站的人们脸上挂着喜悦与急切——明知出门在外的亲人即刻就要出现,仍然希望早一点看见久违的笑容和身影。火车渐行渐远,站台上伫立着一位面露惆怅的少妇,引颈眺望,一直望到汽笛声若有若无、火车没入苍茫深处……

目睹亲人乘坐慢车远行,离情别绪或许没有高铁抑或动车倏然而去那样冲撞强烈。火车站,承载相聚的喜悦和离别的忧愁,今昔皆然。

在文人的笔下,火车站不再仅仅是特定的物理空间,而是升腾着情感的温度。在某种程度上,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可以说是郁达夫在火车站苦苦等来的。午后五点多、七点钟、半夜十二点……每一次车站的等待都将痴情文人的希望敲碎。“也许王映霞女士推迟了来杭的行期,于是决定再在城站死守一日,这一等,直等到大雪纷飞”。下雪了,两个人走着走着,就白头了。

一列火车,镌刻着一个时代的影像。

1987年,美国作家保罗·泰鲁曾经乘火车游历中国,并且发表了与中国火车相关的作品。他在作品中描述中国人在火车上的愉快时光,认为中国人是“生活”在火车上的。当年,中国的火车大都是工艺粗糙、设计不太完美、没有空调装置的老式绿皮车。炎炎夏日,车厢里面热得像蒸笼;数九寒天,车厢又冷得如冰窖。尽管如此,但是车厢里,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簇拥一起开心地打牌、下棋、喝茶,旅途有说有笑。不同方言汇集碰撞,其乐融融。

相比高铁、动车的风驰电掣,慢行列车总是慢条斯理。有时,正是这种慢吞吞,让人们得以体验悠闲优雅的情调境界,细细咀嚼生活的滋味。

在高铁、动车主导铁路交通的今天,依然有些地方保留着慢车班列,成为日新月异时代的“慢风景”。慢行列车当是“慢生活”的载体,上了年纪的人乘坐它,感觉时光并未走远;年轻人偶尔体验一把,也可放松紧绷的神经,释放生活的压力。

慢车是山川原野上的剪贴画。每一道铁轨都穿过许多宁静的村庄、通往一座座繁华的都市。快车,向众多步履匆匆的人致意;慢车,问候那些身处穷乡僻壤的人们。慢车,无缝对接过去与现在,让一些行将模糊的记忆、文化薪火相传。

在岁月的轨道上,让高速飞奔的生命列车慢下来吧。我们借此静静地回望过往,梳理得失,使以后的旅程更加从容自信。也可仔细欣赏沿途风景,让人生之旅收获更多的清欢愉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产业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金融
   11版:热线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每日佳句
对面的青山
“虎师”的初心
解放自我
让生命的列车慢下来
晚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