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创设金融工具、推出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当前,金融系统正加速落实政策部署,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新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
在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助力银行体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平稳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4万亿元,同比多增5161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的成效正在显现。
此前,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了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其中特别强化了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供应链企业融资。
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共建立包含68.5万家受疫情影响行业企业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名录库,累计发放贷款10.2万亿元;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6.5万笔,金额16.7万亿元。
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有小幅波动。董希淼表示,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有效引导和正向激励,推动继续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让企业和居民切实感受到综合融资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