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福建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强化减污降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围绕价值实现,着力打造生态产业链;坚持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绿色理念,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四个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我省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黄文珍
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千亿元
《行动计划》明确,2025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和重大研发成果取得突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面实施循环化改造,重点工业行业节能能力显著提升,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企业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行动,《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节能低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生态环保产业、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以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为重点,加快推动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低碳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大节能低碳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实现先进适用技术产业化、全流程规模化应用。
培育壮大新兴绿色产业,《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大力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5年底,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50家。支持对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实施节煤降耗改造,支持开展煤电机组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高于14%。在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上,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
《行动计划》指出,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环节源头减量。推广全生物降解农膜产品,到2025年,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5%,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深化快递业绿色转型升级,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30万个。
打造一批新能源等领域“链主”企业
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上,《行动计划》明确,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工程,每年新培育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以上。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绿肥养分还田率达到50%以上,有机肥推广率达60%以上。持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鼓励开展育种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扶持优质绿色水稻、特色果蔬、食用菌、高产蛋鸭等的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育成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
《行动计划》提出,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力争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争在2022—2025年,绿色信贷年均增速高于25%。
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行动计划》指出,有序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发展,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延伸产业链,力争打造一批新能源等领域“链主”企业。
推进智慧能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提出,开展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多能互补、分布式新能源、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等绿色示范项目建设。全面规划布局充换电设施,重点推动全电园区(小区、景区)、港口岸电等一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电能替代新增用电量200亿千瓦时以上。
三年后城镇新建建筑
均为绿色建筑
实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行动计划》指出,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强新型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加强非机动车道和城市步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积极引导公众主动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到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绿色建筑推广运动。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整体卫浴、整体厨房、集成化墙板、标准化外窗等绿色建材产品应用。持续实施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动各地打造一批绿色社区样板。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实施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行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