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在哪里?近年来,泉州工艺美术大师群体展开思考和创作,在石雕、陶瓷、剪纸等领域,深挖地方特色的“狮文化”、惠女文化等内容,用更多好作品回应时代呼唤,满足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无论是推动技艺传承,还是追求作品传世,都必须坚持艺术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强从事石雕创作数十年,这是他对于保持石雕非遗技艺生命力的重要感悟。自小在惠安长大、亲身感受到惠安女的勤劳和勇敢,他的多件作品从不同角度赞美惠安女的伟大。在《同心协力》作品中,他塑造了两位惠安女撬动石头的劳动场景,刻画了惠安女勤劳朴实、积极乐观的精神,展现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艺术效果,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创造,实现伟大中国梦。
艺术创作必须活在当下、关注民生、感受生活。这是吴德强对自身创作的要求,他从传统佛像雕塑跳脱出来,常以时代热点和民间生活作为创作对象,从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大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中挖掘题材,提炼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对国家、民族、社会的热爱与感激之情。在《征途·战友情》作品中,他依循石材肌理,雕刻了狂风掀起的披风、衣着单薄的红军战士、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不但揭示战争的残酷,更展现了革命信仰的伟大力量和民族复兴的希望,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讴歌。作品人物表情丰富,整体造型紧凑,稳定严谨的三角形构图充满着丰碑式的崇高与肃穆,汉白玉材质凸显神圣庄严的气氛,融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另一件《大禹治水》作品则综合运用细腻入微的雕刻塑造和粗犷自然的石头肌理,强化表现力,展现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同样呼应着当前时代的呼唤。
□本报记者 庄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