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文龙)今日开始,节气正式进入秋分。适宜的气候,舒适的气温,让秋天成为许多人心中锻炼的好时节。跑步、打球、游泳、跳操、骑车、练太极、瑜伽……人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不过,许多人却没考虑过这些喜欢的运动,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不同的运动方式,所起到的保健效果是不一样的。”泉州市正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吴昭克介绍,比如跑步能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减脂增肌;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涉及到身体关节、肌肉等,能有效预防颈椎、腰椎等疾病;打球能提高弹跳能力,帮助发育期的青少年长高;骑车能锻炼大脑平衡力,有效预防大脑老化,同时锻炼腿部肌肉等等。
喜欢的运动,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运动。人们在选择运动健身时,除了考虑兴趣爱好外,还要从身体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对身体有益的运动,放弃对身体有害的运动。比如,许多上班族因为需要长时间端坐电脑前,颈部容易出现不适,甚至存在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问题,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颈椎病,这时如果多花点时间打羽毛球,就能很好地缓解这种不适。
众所周知,跑步是一项十分大众化的运动,适合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有跑步“达人”晒出晨跑或夜跑了几公里。但对于患有膝关节炎、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等病症的患者而言,跑步不仅不能强身健体,反而会加重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危及生命。这类人群要想锻炼身体,最好选择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轻缓运动,避免激烈尤其是对抗性强的运动。
“运动不是简单地动起来就行。选什么运动、怎么运动、多大量、多大强度、多大频率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综合的判断。”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吕宏升介绍,个性化是科学运动的重要标志。在运动之前,人们要充分了解将要做的运动对身体的利弊,结合自身体质选择。有条件的市民可到专业健身机构或运动医学医疗机构进行评估,综合各项指标比如心肺功能、血压情况、体脂情况,以及最大肺活量、最大心率等极限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同时根据运动过程情况不断完善方案,提高运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如今正值秋季,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渐变凉,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普通人不管做哪一项运动,都要在运动前做好相应的热身,运动过程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提高运动量或运动强度,以免出现运动损伤。吴昭克建议,尤其是一些本身身体就存在某类疾病的患者,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掌握好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防止运动损伤乃至运动猝死情况的发生。
如果不幸出现运动损伤或其他损伤,症状较轻可自行适当处理,症状后续没有缓解或损伤较为严重,务必第一时间送医诊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更大痛苦导致终生遗憾。
(相关报道详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