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始实行。其中,要求小学要积极与幼儿园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改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该如何做?我市不少小学做出了积极探索,比如泉州市晋光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
“这是夏园池、这是耕读园、这是澄圃……”一年级新生入学伊始,市晋光小学特地为每位新生准备了教师手绘的“晋光寻宝图”,每到一处校园景点,小“萌新”们仰起小脑袋认真听老师介绍。回到教室后,他们一一找出宝藏景点,并动手贴上去。通过“寻宝通关”,孩子们快速了解校园中的一景一物。同时,学校还准备了一份特殊的“播种新希望”入学礼,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小水桶走进耕读园,种下一粒粒种子,感受劳动之美。“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用这种游戏的方式来消除陌生感,让孩子们适应新环境,效果特别好。”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一年级学生张浚翊的家长告诉记者。
由于很多孩子身心还不成熟,在小学入学适应中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内心产生抗拒。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今年秋季又再度强化此项要求。
据市晋光小学校长曾旭晴介绍,在秋季开学初,学校就组织一年级全体教师开展适应性教育工作培训和心理讲座,积极探索适宜的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和方法途径。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以一个学期为周期,科学规划入学适应“五步走”的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探究如何运用教学环境生活化、习惯培养趣味化、教学方式游戏化、学习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活动化“五步走”策略,为幼小衔接赋能,力求运用科学方式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过渡。
□本报记者 曾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