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后,冷空气自北向南袭来,泉州一下子从闷热迅速进入寒凉,让人有种一夜由夏入秋的感觉。作为秋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寒露预示着晚秋已至,距离入冬也更进一步,此时天气凉意明显,“凉燥”当令,容易伤肺、伤胃,感冒、慢支、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高发。中医认为,此时养生应重点注意防寒保暖、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本报记者 许文龙/文 CFP/图
防寒保暖
护住重点部位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介绍,寒露之后,天气愈凉,入夜凉意更甚,因此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务。有的人可能会说,古人不是提倡“春捂秋冻”,虽然现在天气变冷,但毕竟秋天还没过去,可以继续“冻一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苏齐解释,“秋冻”并不是指人们在秋天要一味挨冻,而是要根据气候变化、个人体质科学地调整。
比如初秋时节气温下降并不那么明显时,身体感受到凉而不寒时,人们可以选择不过早、过多地添加衣物,让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提高机体御寒能力。当进入深秋时节,气温快速下降,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寒意,此时如果继续“秋冻”,就可能耗伤阳气,诱发疾病。
同时,是否适合“秋冻”也因人而异。比如本身就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病,或者是体质虚寒的成年人、痛经严重的女性、糖尿病人、孕产妇以及大病初愈者,都不适合“秋冻”。
深秋时节防寒保暖,除了日常增加衣物外,还应多注意头颈、腰腹部、脚部等几个部位的保暖。这些部位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容易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戴上帽子,系条围巾可以有效保暖颈部。
腰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易胃疼,经期女性受寒容易痛经等。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因此,早晚出门前可多穿一件坎肩或者马甲,护住腰腹部。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由于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且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足部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诱发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寒露节气应尽量少穿凉鞋、不露脚踝,体弱及平素畏寒怕冷之人应当注意穿上能覆盖踝关节的袜子以护阳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
养阴防燥
饮食减辛增酸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时露水都快要凝结为霜了。寒露时节气温下降快,寒气渐重,空气中的湿度亦随之下降,体现出凉燥的特点。此时,人们容易出现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嘴唇干燥、连续干咳等,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
福建省名中医、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周来兴说,根据中医“燥则润之”的原则,饮食应以“滋润生津,减辛增酸”为原则。饮食上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可选择有润燥生津、滋补脾胃、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葡萄、香蕉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等蔬菜,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结合中医学五味入五脏的观点,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
增酸是指秋天可以适当增加食酸,如吃些醋或酸味的应季水果,如葡萄、梅子、石榴、番茄等,一方面酸性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津液,另一方面酸性收敛,通过增酸可以防止肺气过旺影响到肝的功能。
寒露天凉,晨起脾胃功能还不旺盛,早餐应吃温软食物,可以喝点热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冰糖蒸山药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健康药膳,既健脾胃又润肺。此外,中老年人应多吃些红枣、莲子、鸭、鱼、肉等有助增强体质的食物。脾胃虚弱的人群,需要少食生冷,可以常喝热粥健脾养胃。
及时补水
睡前温水泡脚
苏齐指出,干燥的秋季,防燥邪首先要注意补水。充足的水分可以减少体内的燥热,保持呼吸道湿度,促进肠胃蠕动,减少毒素堆积。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朋友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饮水。清晨饮水可冲刷胃肠道,水分进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睡前半小时适量饮水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
饮水要有一定的技巧,不宜一次大量快速地饮水,最好少量多次,每次喝150—200毫升,一天喝足1500—1700毫升水,也就是一次性纸杯八杯左右的水量。最好在清晨锻炼之前,晚上睡觉之前各饮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可饮800毫升左右,小口慢慢喝,喝水的时候不要太急,这样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如果不确定自己的饮水量是否足够,可以观察一下尿液。如果尿量少而颜色偏深,通常说明饮水不足;反之如果尿量多尿色浅淡,说明可以稍微少喝点水。
秋寒易伤人,尤其是气血较弱的人,更易手脚发凉、腹痛腹泻。温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建议晚上可用温水泡脚,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以不烫手为宜)泡15分钟即可。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更可用艾叶、花椒、当归等药材煮水泡脚,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提升正气、改善睡眠的效果。
早睡早起
运动适度为宜
周来兴建议,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长期坚持不仅可增强心肺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相关脏腑的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是运动一定不要“赶早”,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可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此外,柔和的拉伸运动最适合多风的秋季,体质较差的人也可在室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各种自己喜欢的运动。
■本期医学指导
周来兴 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第三、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医、教、研工作 60 载,擅长中医内科,兼治妇科、儿科,尤精于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哮喘、糖尿病、癫痫、脱发、不育等疑难杂症的诊治。
苏齐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实践及医学科研与教学工作。对以科学、全面的观点看待和运用养生方法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症有较成熟的诊疗经验与独到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