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都市·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晋江磁灶镇:砥砺奋进 绘就“非凡十年”美好画卷
磁灶镇一派繁荣,是一座宜居宜业的魅力乡镇。
▲磁灶镇文化底蕴深厚,拥有1500多年制陶历史。

2012年到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这十年,中国的变化举世瞩目,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值得礼赞。国家的富强给晋江磁灶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年来,磁灶镇党委、政府以“晋江经验”为指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产业结构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三高”(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到“三新”(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蜕变;城乡面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实现从污染重镇到宜居城镇的华丽转身;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配套持续完善,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铸就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当前,磁灶镇正全力抢抓建设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示范镇、省级商务特色镇等机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同发展的“五好乡镇”。

多产业联动创新

打造产业新格局

磁灶,因烧制陶瓷而得名,有1500多年的制陶历史。改革开放后,一大批陶瓷企业飞速发展,磁灶由此成为福建第二个“亿元镇”,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称号。鼎盛时期,磁灶陶瓷企业遍地开花,占全镇产业比重90%以上。建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磁灶为此开始重拳治污,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创新研发,不断做强做大。

2002年以来,为改变建陶业“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磁灶镇实施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的产业升级战略。一方面鼓励建陶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通过扶优汰劣,增加技改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推动传统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占地6000亩的国字号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引进新业态,通过“腾笼换鸟”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的产业格局。

时至今日,磁灶有陶瓷生产企业406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75家,约有生产线165条,年产值444亿元,外墙砖年产4亿平方米以上,是全国四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还建成产业基地建成区5165亩、拓展区1500亩,吸引入驻企业104家,形成以聚隆、群英为代表的造纸印刷板块,以海峡国际五金机电城、海西家居建材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板块,以顺丰、中通为代表的物流快递板块,以及以361°、特步为代表的品牌工业板块的产业新格局,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0%,成为晋江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据悉,2021年,磁灶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12.01亿元,完成量位列晋江市镇街第三位,是2012年的3.17倍;财政总收入9亿元,位列晋江市镇街第五位,是2012年的1.71倍。磁灶镇镇长蔡文卿表示,今后将突出以产业支撑带动商贸发展,聚焦专业市场、会展经济、商贸物流、平台经济等领域,借此激发全域商贸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实现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规划引领

城镇面貌迎“蝶变”

走进如今的磁灶镇区,四纵五横的区间道路,高楼林立的现代小区;镇区里,大型商场、沿街商贸一派繁荣……这里已是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

2002年以来,借助省级小城镇机构改革、泉州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等试点机遇,磁灶镇明确了“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确立了“三个一”(一个现代化产业基地、一个商贸物流中心和一个现代化新区)发展定位,在推动产业转型、跃升发展的同时,城镇面貌也开始有了崭新的蜕变。磁灶镇委托专业的城市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地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优化,明确镇域的功能、产业、交通、空间、生态和开发策略等范畴;实施中心居住区、现代商贸中心、延泽街三大片区改造,新建商品房58.7万平方米;陶东路、火车站连线、印刷基地12条区间道路建成通车……一个个城建项目相继建成,带来了磁灶城镇面貌的改变,也带动了镇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华都、冠超市等商超纷纷入驻,丰富了磁灶的城镇内涵,也让磁灶人的生活更加便利。

据悉,目前磁灶城镇化率达到65%,比2012年提高30个百分点;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比2012年拓展6平方公里;先后5年获得泉州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考评一等奖,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被确定为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创建乡镇,着力构建“党建共联、经济共富、空间共享、文化共兴、社会共治”的“五共体系”。

惠民工程结硕果

幸福指数节节升

小城镇建设,受益的不只是镇区百姓,城乡融合发展的“红利”也惠及乡村。十年来,磁灶镇探索实践“产城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辖区各村(社区)开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就地城镇化”。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磁灶镇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已达2.5亿元。得益于磁灶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以及村(社区)两委的积极作为,磁灶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培育出国家级、福建省、泉州、晋江“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1个。

一直以来,磁灶镇坚持把改善民生放首位,每年把7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不断健全就业、就学、就医、安全、环卫等民生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近5年磁灶镇民生投入金额3.5亿元,办成81件为民实事;养老方面,已实现老年人活动中心全覆盖,全镇建成或在建敬老院22所、居家养老站18个;就医方面,建成磁灶中心卫生院新院,占地60亩,加挂晋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成为省人民医院非行政隶属关系分院。成立泉州首个卫生健康人才基金——磁灶卫生人才发展促进会,并设立“名医工作站”,定期邀请专家坐诊,获评“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教育方面,近年来,磁灶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总投资超7亿元的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五年行动,出台推动教育发展十条措施,推动硬件、软件建设齐头并进,力促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文化赋能新发展

文明新风共传承

磁灶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入列世界遗产点,为磁灶文化兴镇注入新的动力。此外,磁灶还拥有文物点33个、非遗项目8个,其中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晋江狮阵、苏垵“黑茶古”烧制技艺是泉州市级非遗项目。

目前,磁灶辖区内有南朝至明清的窑址26处,磁灶窑是磁灶的文化之根,也是磁灶陶瓷品牌的灵魂所在。过去一年,磁灶镇借力世界遗产的品牌优势,一方面积极推动世遗点的保护和文化传承:金交椅山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古陶瓷学会磁灶窑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成为福建首个、全国第三个的地方窑口研究中心;另一方面,推动镇属国企成立磁灶文旅部,深挖“磁灶窑”文化内涵,拓展“磁灶窑”品牌及文化价值,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金交椅山窑址、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等阵地,推出“世遗+非遗”磁灶窑研学项目,年均参观体验上万人次,共同传承陶瓷文化。

此外,在文明乡镇创建上,磁灶也不遗余力,现有8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有志愿者超7000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300多场次,在疫情防控、社会救助、敬老助老、移风易俗、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城镇建设赋予文明新内涵。

十年阔步前行,十年硕果累累。磁灶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做优民生,深入挖掘千年制陶历史底蕴,构建安定稳定社会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将磁灶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魅力乡镇。

□本报记者 王丽虹 通讯员 李玲玲 文/图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要 闻
   05版:要 闻
   06版:要 闻
   07版:都市·民生
   08版:评论·观点
   09版:都市·社区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智汇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教 育
   15版:清源·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晋江磁灶镇:砥砺奋进 绘就“非凡十年”美好画卷
让每起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