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农商银行围绕省联社党委高质量发展转型“三个三战略”,聚焦“党政所需、市场所缺、客户所盼、农商所能”,以“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为方向引领,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普惠服务模式,创新配套服务机制,解决“数字鸿沟”“普而不惠”等难题,着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
政银联动聚力乡村振兴
如何找到党建、乡村振兴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泉州农商银行主动传承红色农信初心,聚焦市委组织部、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省联社泉州办事处《关于开展“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意见》,与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四个辖区建立“党建+金融”双基联动合作模式,派驻88名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128名金融助理、340名乡村振兴信息员深入350个村居开展金融服务。同时,推出“古城党建+红色金融”“都市型乡村振兴”“红色动力·双带模式”等党建模式,主动融入城乡社区治理。除此之外,该行推动新农主体信用评级系统及乡村治理系统试点,搭建全市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培训平台,推广“福农e政”平台在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的应用,已试点代发包括农村低保资金、城市低保补助等7项扶贫(惠民)资金,累计发放38.41万笔、金额1.58亿元,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精准、高效、安全、便捷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
数字普惠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高效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满足乡村振兴需求?泉州农商银行围绕服务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本地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本地创业者、“离乡不离祖”的外出创业者、“新当地人”的外来创业者等四类客户群体,从“数字+”“科技+”两大角度着力,对客户群进行画像分层,并结合征信数据、公安数据、互联网大数据等多项数据源建立分类风控量化模型,实现自动化风控审批。该举措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等问题,充分释放客户综合信用价值,实现全行信用贷款占比39.9%,其中今年新发放贷款中信用贷款户数占比81.26%。
在科技赋能背景下,该行还推出以“产品标准化、办贷无纸化、风控数据化、审批自动化、营销网络化、尽职免责化”为核心的“小额标准贷”业务模式,启用以人脸识别、OCR等为代表的智能感知技术,开辟掌上智能营销APP平台与“二维码”营销产品矩阵。在疫情期间,更应时推出“战疫·云金融”服务平台,整合线上贷款、纾困通道、结算渠道、民生服务等13项功能,推广个人贷款“码”上贷、企业贷款“码”上办、存量客户“码”上续等线上服务,实现7×24小时金融服务不断档。
生态构建
场景服务共促乡村振兴
如何将金融服务与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有机融合?泉州农商银行实施“支付+商超”“支付+教育”“支付+旅游”“支付+医疗”“支付+校园”“支付+民生”等移动支付场景,以“金融+非金融”“场景+交易”构建社区式、场景式的乡村振兴金融生态圈。如推出“泉·家平安”疫情管控系统,为城乡居民提供实时疫情信息、核酸检测点信息、疫情知识宣传等多项便民服务;利用抖音、线上直播、扫码点单等渠道,助力受疫情影响滞销的金牌信用岛——惠屿岛上的渔民销售30多万斤鲍鱼;针对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的果农因受疫情影响而面临的枇杷销售困境,通过搭建“福农e付·助农点单”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助农邀请,帮助合作社果农销售近4000斤枇杷;在清明节期间与泉州多个陵园合作推出“云祭扫”服务,在微信公众号和“福农e厅”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纪念馆、费用交纳、代客祭扫等功能,累计提供“云祭扫”线上缴费服务超3000笔,交易金额近150万元,代客祭扫服务约900人次,避免了疫情期间人流聚集。
在2021年度泉州市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泉州农商银行获评“优秀”等次。下一步,泉州农商银行将继续紧盯“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的战略定位,不断创新机制,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稳经济大盘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金融信贷供给力度,主动当好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农信力量。(泉州农商银行)